【善寫手】 募集了「綠色存款」,然後呢?
「名加利」真有力!
淨零轉型要有具體行動,「聲名加利益」的計算仍然是對企業快速有效的驅動力。
2022下半年開始,由國泰世華, 凱基銀行及永豐銀行等金融機構所推出的「綠色存款」專案,能在短期募集到40億, 甚至100億的企業存款即是極佳的案例。參與企業的盤算,最直接的就是享有牌告利率「加碼」後的定存利率,以及宣告為各產業的永續發展提供資金動能與配合「綠色金融行動方案3.0」的好名聲。至於能否藉此納入公司策略規劃的永續項目,發揮更大的影響力,以存款金額相對公司營運重點項目的預算,仍有待觀察。
但是募集了「綠色存款」,然後呢?
然而「綠色存款」的邏輯似乎只說了前半段,接通了資源端後,那市場端如何打通?除了原本與企業存款方所設定的綠色融資範圍和項目,金融機構本身對「綠色存款」專案的定位、專案推動對銀行自身未來發展的影響力,以及能否讓金融業在策略上融入更多長期績效觀點,都值得業者再再省思,特別是專案績效如何衡量?如何和高階主管的薪酬連結?以落實從資源端導向市場端的行動,才是觀察綠色金融如何創造正向影響力的重點。
專款專用可以怎麼用
金融服務創新正站在歷史轉折的制高點。至於有沒有這麼多「對的產業」可以進行綠色投資? 關鍵還在於銀行本身對所謂對的產業的解讀和定義。由於金管會的政策引導,加上淨零排放和環境永續議題對企業經營的壓力逐漸浮現,可以說任何企業都有綠色金融服務的需求,然而對綠色融資有需求的廠商,是否能以更低的利息取得相關的融資?另外,比之於硬體、製程改善,中小企業相對缺乏的綠色管理或提升ESG競爭力所需要的人才培育和制度建立,有機會納入綠色存款的金融服務項目嗎?如果只重硬體輕忽軟實力建置的傳統思維不改變,金融服務創新有機會改變銀行業自家的體質和價值觀嗎?綠色存款這項受到大眾矚目的募集策略,是以利己出發還是為滿足企業想要改變的綠色轉型需求而設計?或許「利他是最好的自利」這道命題,有機會藉此讓社會企業家們進行一趟實驗之旅。
#綠色存款
#ESG
#淨零排放
閱讀推薦:2023/02《遠見雜誌》
https://www.gvm.com.tw/article/99373
標題: 企業在瘋的綠色存款是什麼?為何讓銀行承作飆百億?
大智澈見教練講師/邱世寬
「名加利」真有力!
淨零轉型要有具體行動,「聲名加利益」的計算仍然是對企業快速有效的驅動力。
2022下半年開始,由國泰世華, 凱基銀行及永豐銀行等金融機構所推出的「綠色存款」專案,能在短期募集到40億, 甚至100億的企業存款即是極佳的案例。參與企業的盤算,最直接的就是享有牌告利率「加碼」後的定存利率,以及宣告為各產業的永續發展提供資金動能與配合「綠色金融行動方案3.0」的好名聲。至於能否藉此納入公司策略規劃的永續項目,發揮更大的影響力,以存款金額相對公司營運重點項目的預算,仍有待觀察。
但是募集了「綠色存款」,然後呢?
然而「綠色存款」的邏輯似乎只說了前半段,接通了資源端後,那市場端如何打通?除了原本與企業存款方所設定的綠色融資範圍和項目,金融機構本身對「綠色存款」專案的定位、專案推動對銀行自身未來發展的影響力,以及能否讓金融業在策略上融入更多長期績效觀點,都值得業者再再省思,特別是專案績效如何衡量?如何和高階主管的薪酬連結?以落實從資源端導向市場端的行動,才是觀察綠色金融如何創造正向影響力的重點。
專款專用可以怎麼用
金融服務創新正站在歷史轉折的制高點。至於有沒有這麼多「對的產業」可以進行綠色投資? 關鍵還在於銀行本身對所謂對的產業的解讀和定義。由於金管會的政策引導,加上淨零排放和環境永續議題對企業經營的壓力逐漸浮現,可以說任何企業都有綠色金融服務的需求,然而對綠色融資有需求的廠商,是否能以更低的利息取得相關的融資?另外,比之於硬體、製程改善,中小企業相對缺乏的綠色管理或提升ESG競爭力所需要的人才培育和制度建立,有機會納入綠色存款的金融服務項目嗎?如果只重硬體輕忽軟實力建置的傳統思維不改變,金融服務創新有機會改變銀行業自家的體質和價值觀嗎?綠色存款這項受到大眾矚目的募集策略,是以利己出發還是為滿足企業想要改變的綠色轉型需求而設計?或許「利他是最好的自利」這道命題,有機會藉此讓社會企業家們進行一趟實驗之旅。
#綠色存款
#ESG
#淨零排放
閱讀推薦:2023/02《遠見雜誌》
https://www.gvm.com.tw/article/99373
標題: 企業在瘋的綠色存款是什麼?為何讓銀行承作飆百億?
邱世寬 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博士
逢甲大學教授暨大智澈見董事長,專長領域為公司治理、策略管理、組織變革與營運模式創新,並致力於協助二代傳承和企業轉型,積極推動幸福企業理念實踐與執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