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寫手】東元家變第三方解讀

大智澈見教練講師/邱世寬

  2021三月,東元電機董事會的訊息快速變化,引起外界的諸多揣摸和聯想,其中涉及董事會權力結構與成員安排、家族關係修立,多角化經營與專注本業的路線選擇,本文嘗試順著這三個面向來談企業傳承議題。

  董事會的成員安排,事實上與所有權的結構和聯盟關係有高度的相關性,以東元為例,無論是二代善用的公司安排或三代試圖訴求的非主流模式,基本上是反映不同利益觀點整合過程的階段性現象,但這也是做好公司治理的第一道難題,即權力的衝突與協調。衝突愈高,在股權接近的情形下,愈以股權數的市場力量決定董事成員的安排,即便取得主導權,在關係惡化的情境下,董事會的運作和決策,以及後續對經營團隊的設計和管理的困難度也會愈高。觀點多元但目標衝突的結構不利公司經營,多元觀點而能取得集體共識的結構是影響董事會績效的關鍵基礎。

  外界以東元家變的說法談論董事會可能的衝突。家變一詞,顯然是以家族企業的角度界定東元電機的屬性和運作,若姑且以此視之,未來董事會的結構,同時涉及一、二、三代、創始股東,及外部聯盟組織之間的權力對決,除非表現在二代和三代之間,看似衝突的董事設計產生模式,是父子雙方有共識下的自然選擇結果,否則任由局勢發展,對決後家人的關係,將情何以堪?即便企業持續成長獲利,剩下的最多只是形式傳承,這並非成王敗寇的問題,而是背離了傳承的基本精神,所以家人相互溝通、體諒,在過程中凝聚出共識,進行實質的關係修立,才有機會談家族傳承。
  
  最後,企業多角化經營與專注本業的路線選擇,關係著組織的資源承諾和能耐發展決策,有時不能僅靠領導者的個人偏好或直覺,畢竟產業機會的出現,往往伴隨著長期紅利,及遊戲規則的改變。未能走進與自己本業相關的產業浪潮,意味失去產業紅利的分享權,而全球電動車產業的成形,就有這樣的味道。身為領導廠商,又具有相關技術能耐的東元三代的焦慮,或許源自於此,所以經濟理性的思辨,不僅有助於企業發展方向的選擇,同時有助於家族關係的修立,這二項重要機制的建立和熟練運作,或許是家族傳承不可或缺的基石。

#家族企業 #組織傳承 #關係修立

閱讀推薦:《商業周刊》東元家變啟示錄|台股首見,父子對決經營權之爭;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magazine/Article_page.aspx?id=6003796&fbclid=IwAR2nSW_zkS1R3yDFEbTnfiV8a9L9ZGansJIdAkf-96JJWwmUXkLK3hp8ANw







 
邱世寬 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博士

逢甲大學教授暨大智澈見董事長,專長領域為公司治理、策略管理、組織變革與營運模式創新,並致力於協助二代傳承和企業轉型,積極推動幸福企業理念實踐與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