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寫手】 等待黎明,中小企業的突圍思考
閱讀推薦:2021/11《哈佛商業評論》
https://www.hbrtaiwan.com/article_content_AR0010803.html
標題: 對抗不景氣,中型公司要轉守為攻
大智澈見教練講師/邱世寬
黎明將至,準備中或等待中?
新冠疫情和中美摩擦的共伴效應,引發了2020~2021年的全球經濟衰退,在情勢逐漸明朗,對個別產業的影響力也大致確定的當下,中小企業領導人該如何思索、布局黎明將至的下一刻關鍵行動?在最近一篇文章中,有研究者檢視了2007到2009年的全球經濟衰退,來檢視這段期間是否存在最佳策略的問題?該文將重點放在衰退期間最易受到影響的中型企業和相關產業,如航空、汽車、餐飲及餐廳、貨櫃運輸、金屬等。以2008金融危機為基準,結果顯示採取積極策略的公司,在經濟復甦階段,股東權益報酬率、銷售成長及公司市值等三項指標都有較好的表現。
守勢策略的合理化本質
相對地,採取緊縮政策的企業在復甦期間成長動能明顯不足。由於這段期間,除了疫情利多產業,廠商普遍面臨營收減少、獲利不佳,甚至融資減少,或銀行收回借款的情境,在現金為王的思維指導下,常見的作法,就是嚴控成本、減少投資支出或裁員,此一標準動作本身並沒有錯,但嚴控和減少支出的項目是否傷害復甦期的競爭力、是否有優先順序設定的標準與邏輯的一致性,可以做為領導者檢視守勢策略是否合理的重要基準。 衰退期提供企業發展的肥沃土壤。
然而,以積極的思維和行動做為復甦期的準備,有合理的支持基礎?該文顯示,經濟衰退之後不可避免會出現擴張,而擴張期通常會比衰退期持續超過4~8年,整合關鍵資源優勢、優化流程、增進組織轉型能量,特別是員工未來能力的投資,才是播下希望的種子。衰退期提供肥沃的土壤,讓廠商進行創新或導致新的領導廠商的產生。
組織調適力源於領導者突破思考慣性的能力
積極性的策略是否存在高度風險?這是另一道必須考慮的重點,在守勢策略的指導下,需要仔細審視能否減少浪費,及排除影響生產力的負面因素;在進取策略下,必要的是辨識機會,以調整資源組合和配置,以及蓄積或取得互補性能力。要能適度管控風險,進取策略仍須合理守勢策略的配合。其實,很少廠商可以同時經營好守勢和進取二手策略,但往這個方向努力的廠商能為公司取得長期的利益。為了落實二手策略,取得豐碩的果實,有賴於打造組織的經營韌性,也就是廠商的自我調適能力,而領導者是否具備突破思考慣性的能力,正是企業轉化契機的關鍵。
# 經濟衰退 #中小企業 #守勢策略 #進取策略
新冠疫情和中美摩擦的共伴效應,引發了2020~2021年的全球經濟衰退,在情勢逐漸明朗,對個別產業的影響力也大致確定的當下,中小企業領導人該如何思索、布局黎明將至的下一刻關鍵行動?在最近一篇文章中,有研究者檢視了2007到2009年的全球經濟衰退,來檢視這段期間是否存在最佳策略的問題?該文將重點放在衰退期間最易受到影響的中型企業和相關產業,如航空、汽車、餐飲及餐廳、貨櫃運輸、金屬等。以2008金融危機為基準,結果顯示採取積極策略的公司,在經濟復甦階段,股東權益報酬率、銷售成長及公司市值等三項指標都有較好的表現。
守勢策略的合理化本質
相對地,採取緊縮政策的企業在復甦期間成長動能明顯不足。由於這段期間,除了疫情利多產業,廠商普遍面臨營收減少、獲利不佳,甚至融資減少,或銀行收回借款的情境,在現金為王的思維指導下,常見的作法,就是嚴控成本、減少投資支出或裁員,此一標準動作本身並沒有錯,但嚴控和減少支出的項目是否傷害復甦期的競爭力、是否有優先順序設定的標準與邏輯的一致性,可以做為領導者檢視守勢策略是否合理的重要基準。 衰退期提供企業發展的肥沃土壤。
然而,以積極的思維和行動做為復甦期的準備,有合理的支持基礎?該文顯示,經濟衰退之後不可避免會出現擴張,而擴張期通常會比衰退期持續超過4~8年,整合關鍵資源優勢、優化流程、增進組織轉型能量,特別是員工未來能力的投資,才是播下希望的種子。衰退期提供肥沃的土壤,讓廠商進行創新或導致新的領導廠商的產生。
組織調適力源於領導者突破思考慣性的能力
積極性的策略是否存在高度風險?這是另一道必須考慮的重點,在守勢策略的指導下,需要仔細審視能否減少浪費,及排除影響生產力的負面因素;在進取策略下,必要的是辨識機會,以調整資源組合和配置,以及蓄積或取得互補性能力。要能適度管控風險,進取策略仍須合理守勢策略的配合。其實,很少廠商可以同時經營好守勢和進取二手策略,但往這個方向努力的廠商能為公司取得長期的利益。為了落實二手策略,取得豐碩的果實,有賴於打造組織的經營韌性,也就是廠商的自我調適能力,而領導者是否具備突破思考慣性的能力,正是企業轉化契機的關鍵。
# 經濟衰退 #中小企業 #守勢策略 #進取策略
閱讀推薦:2021/11《哈佛商業評論》
https://www.hbrtaiwan.com/article_content_AR0010803.html
標題: 對抗不景氣,中型公司要轉守為攻
邱世寬 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博士
逢甲大學教授暨大智澈見董事長,專長領域為公司治理、策略管理、組織變革與營運模式創新,並致力於協助二代傳承和企業轉型,積極推動幸福企業理念實踐與執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