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寫手】 ESG除了考慮碳稅,還要關心甚麼?

大智澈見教練講師/邱世寬

  隨著2021年COP26達成減碳共識,及歐盟宣布碳關稅試行之後,碳成本對企業經營的衝擊也開始會被企業認真地計算,除了台灣正進行的規劃,目前全球已有64個國家有碳交易制度,碳稅問題之所以會被開始重視,其主要的原因還是碳稅或碳成本會直接關係到企業的財務成本,也可能在很短的時間那會被放入財務報表裡面,因此碳權交易會成為企業不可避免的新議題。然而,並不是每一家企業都必須優先擔心碳稅或碳盤點或碳中和等議題,直接受到國際大廠供應煉體系的直接要求貨企業本身面臨出口的業務壓力,必須直接藉由少量的公正第三方認證資源,優先主動進行碳盤查或設立淨零目標與行動方案,除此二者,多數的中小企業可以先對碳排、水資源、廢棄物管理等與環境管理系統(EMS)有關項目進行資訊揭露和管理。

  中小企業該優先處理碳成本嗎?在必須處理的ESG議題中,對公司的S和G的問題進行研究分析,攸關企業的轉型任務。以往中小型企業不僅對碳排揭露無迫切感,對資訊揭露本身就相對陌生或保守,要求中小企業要能夠對內部ESG數據及時掌握試有難度的。換言之,在ESG領域,碳成本的處理是中小企業該注意但不至於是優先處理的項目。在公司治理(G)方面,雖然需要處理的項目不在少數,但資訊揭露的問題卻一直是中小企業所面臨的重大挑戰,部分原因是中小企業相對低調,部分原因則是在強調迅速彈性的顧客回應前提之下,制度化或資訊流的流動、維護或數位化往往被認為是速度和彈性的限制因素而不是輔助因素,這個想法不改變,想提升ESG績效是相當困難的。

  對資源相對不足的中小企業而言,釐清碳排或淨零策略並不等於ESG策略是非常重要的。再說具體一點,碳盤點、碳中和或淨零行動這些熱門話題 并不等於ESG的行動方案,進一步論說,提升ESG績效的目的是希望公司可以長期發展,達成永續經營的目標。就目前企業所面臨的環境威脅,公司所設計的ESG策略應該就是公司的轉型策略,簡言之,達成企業轉型應該是討論ESG議題時更高的策略思考點。要長期發展或永續經營,關鍵還在於重新檢視企業的願景和存在的價值,並依環境的變化發展出永續策略和實際的行動方案。

  關係管理,特別是員工關係是ESG的核心。相對而言,ESG裡面的S項目受到的關注明顯的偏少,然而會影響環境保護成效,甚至是公司治理能否被順利推動的基礎,卻是社會共榮所蓄積的能量和行動力,B型企業認證中,企業影響力評估(BIA)面向也說明了這個要點,亦即顧客關係,員工關懷,及社區與供應商關係管理,都是影響企業競爭力的重要面向。公司未來策略要想與企業的核心能力結合,打造公司的差異化能力,少了顧客關係、員工賦能與當責,及供應鏈管理的關係連結,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特別是員工關懷與職能發展的支持,對目前員工招募不易、留人困難的中小企業,更是值得優先聚焦努力的行動重點。

#ESG策略
#關係管理
#員工賦能

閱讀推薦:2022/01《商業周刊》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business/indep/1002078

標題:後疫時代的未來關鍵資產:碳權經濟





 
邱世寬 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博士

逢甲大學教授暨大智澈見董事長,專長領域為公司治理、策略管理、組織變革與營運模式創新,並致力於協助二代傳承和企業轉型,積極推動幸福企業理念實踐與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