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寫手】 台灣電價成本需備勇敢面對!
大智澈見教練講師/鍾榮中
這兩天台灣的媒體有一重量級的資訊炸開,就是台灣電價要調漲了。政府在幾天前就利用管道不斷地傳遞出「打預防針」式的消息,訊息主軸說明因為這段時間國際能源價格不斷上漲,台電與中油這兩家國營能源單位已經累積龐大的虧損,調整能源價格是不得不為的決策。這是繼2008年調漲3%後再一次調整。
這樣的決策必然會各家各有不同的觀點與論調,姑且不將政治立場列入觀察,我們以幾個關鍵點來理解一下,這次的電價調整其醞量的關鍵因素。 先從外部觀察台灣的角度來審視,台灣美國商會在六月二十二日發布「二0二二台灣白皮書」,文中副會長吳王小珍表示:「台灣最急切且需要被解決的三大問題,一是確保安全穩定的能源供應;二是人才勞動市場的重組,以及建立充足、多樣化且具有國際觀的人才庫;三是在安全前提下,開放邊境並重啟商務活動,「別的國家走得很快」,台灣的邊境管制若變成障礙,會流失許多投資機會。」 從文中我們可以理解,外商對台灣的電力系統的穩定度發出擔心與不信任的訊息。電力系統的穩定是所有經營體絕對關注的議題,所有第三國家的共同徵象就是電力系統供應穩定度不佳,台灣在這投資評估項目上以往都是獲得頗佳的認同,曾幾何時台灣陷入這泥沼。
我們再以台灣目前的供電狀態來檢視:

這是台電公司公布的預測資訊,未來一周的供電的緊張燈號。其實我們都知道這時節絕對不是台灣最熱的季節,也就是最大的電力負載高峰尚未來臨,但台電目前的供電能力已經捉襟見拙,這也是我不斷在呼籲大家要有心理準備迎接台灣可能會停電的供電環境。電力系統穩定度的經營不是一朝一日可以建構與敗壞的,這是台灣能源政策長年來偏差所釀成的結果,這是共業我們要一起面對。
目前依據台電統計資料顯示台灣的發電結構:

以2021年的結構觀察可以發覺火力發電佔比約80%,這是國際能源成本飆升造成台電無力承受的原因之一。這樣的結構延伸出另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台灣的電力單位電度(KWH)的排碳量-「電力排碳係數」高居不下,能源局公告「109年度之電力排碳係數為0.502公斤CO2e/度」這成績實在差強人意,因為行政院曾宣稱,2020年排碳係數將降至492克CO2e/度,現況卻停留在502克CO2e/度。目前台灣的排碳係數不僅高於南韓、日本及新加坡等亞洲國家,更是法國的十倍。尤其南韓是台灣半導體、資通訊產業的主要競爭對手;目前台灣每度電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南韓多出86克。這樣的情境在開徵「碳關稅」的全球貿易市場機制下,台灣的企業將面臨更高的國際貿易障礙,這是未來的關鍵參數。
台灣的電價偏低形成嚴重的政策補貼的弊端,我們再來回顧一下:

這麼低的電價造就台灣的企業競爭力被曲扭,國家以幾近補貼的政策模式,讓經營單位面對國際競爭時多了一些力度,但這樣的環境卻形成了劣幣驅逐良幣的奇怪現象。尤其一些高比例外資股東的公司,在享受高額度能源補貼資源後所產生的利潤卻都外流出境,這是現代「劫貧濟富」的怪現象。
而台灣目前的電力消耗結構,依據能源局公告的資料可知:

工業部門的用電超過50%以上,再加上商業部門的17%,也就是台電的電力資源有高達73%是被應用在營業經營面向上。而台灣的工業用電與民生用電因為制度上的因素有一些價差,且也直到近期民生用電也才開始考量推動時間電價的機制,因此幾乎一直都有以民生電價補貼工業用電的抱怨,這是決策當局需要關注的問題。
這次電價的調漲當然無法滿足所有國民的期待,但我個人覺得已經有把大部分的因素衡量了,如通膨、弱勢群組、高用電群組的責任,所以雖不中亦不遠了。何況可以讓能源成本真實被重視而反應出來,都是一件可以鼓勵的佳事。至於有些聲音訴求漲價會削弱廠商的競爭力,會讓廠商出走。我個人認為競爭力是應該由每個經營者去建構,不要妄想依靠一項電價優勢打遍天下,如果因為這樣而失去競爭力,那就可以證明該企業組織沒有生存能力,那就自然淘汰囉。

那我們該如何面對這不會只有一次的趨勢哪?,建議在經營層面建立能源價格不會回頭的危機意識,也在組織內部推動節約能源的企業文化,管理層面引入ISO50001系統,讓企業的節約能源的計畫或專案落實在營運過程中。我肯定的認為任何危機之際都會有轉機,台灣開始面對能源的公平與合理化,是個值得期待的政策趨勢。台灣加油~~~。
#電力能源
#碳關稅
#節約能源
閱讀推薦:2022 / 06/27《Yahoo!新聞》
https://goolnk.com/v0ryJV
標題: 電價費率出爐!用電大戶平均漲幅8.4%、住宅用電每月千度以下凍漲
這樣的決策必然會各家各有不同的觀點與論調,姑且不將政治立場列入觀察,我們以幾個關鍵點來理解一下,這次的電價調整其醞量的關鍵因素。 先從外部觀察台灣的角度來審視,台灣美國商會在六月二十二日發布「二0二二台灣白皮書」,文中副會長吳王小珍表示:「台灣最急切且需要被解決的三大問題,一是確保安全穩定的能源供應;二是人才勞動市場的重組,以及建立充足、多樣化且具有國際觀的人才庫;三是在安全前提下,開放邊境並重啟商務活動,「別的國家走得很快」,台灣的邊境管制若變成障礙,會流失許多投資機會。」 從文中我們可以理解,外商對台灣的電力系統的穩定度發出擔心與不信任的訊息。電力系統的穩定是所有經營體絕對關注的議題,所有第三國家的共同徵象就是電力系統供應穩定度不佳,台灣在這投資評估項目上以往都是獲得頗佳的認同,曾幾何時台灣陷入這泥沼。
我們再以台灣目前的供電狀態來檢視:

這是台電公司公布的預測資訊,未來一周的供電的緊張燈號。其實我們都知道這時節絕對不是台灣最熱的季節,也就是最大的電力負載高峰尚未來臨,但台電目前的供電能力已經捉襟見拙,這也是我不斷在呼籲大家要有心理準備迎接台灣可能會停電的供電環境。電力系統穩定度的經營不是一朝一日可以建構與敗壞的,這是台灣能源政策長年來偏差所釀成的結果,這是共業我們要一起面對。
目前依據台電統計資料顯示台灣的發電結構:

以2021年的結構觀察可以發覺火力發電佔比約80%,這是國際能源成本飆升造成台電無力承受的原因之一。這樣的結構延伸出另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台灣的電力單位電度(KWH)的排碳量-「電力排碳係數」高居不下,能源局公告「109年度之電力排碳係數為0.502公斤CO2e/度」這成績實在差強人意,因為行政院曾宣稱,2020年排碳係數將降至492克CO2e/度,現況卻停留在502克CO2e/度。目前台灣的排碳係數不僅高於南韓、日本及新加坡等亞洲國家,更是法國的十倍。尤其南韓是台灣半導體、資通訊產業的主要競爭對手;目前台灣每度電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南韓多出86克。這樣的情境在開徵「碳關稅」的全球貿易市場機制下,台灣的企業將面臨更高的國際貿易障礙,這是未來的關鍵參數。
台灣的電價偏低形成嚴重的政策補貼的弊端,我們再來回顧一下:

這麼低的電價造就台灣的企業競爭力被曲扭,國家以幾近補貼的政策模式,讓經營單位面對國際競爭時多了一些力度,但這樣的環境卻形成了劣幣驅逐良幣的奇怪現象。尤其一些高比例外資股東的公司,在享受高額度能源補貼資源後所產生的利潤卻都外流出境,這是現代「劫貧濟富」的怪現象。
而台灣目前的電力消耗結構,依據能源局公告的資料可知:

工業部門的用電超過50%以上,再加上商業部門的17%,也就是台電的電力資源有高達73%是被應用在營業經營面向上。而台灣的工業用電與民生用電因為制度上的因素有一些價差,且也直到近期民生用電也才開始考量推動時間電價的機制,因此幾乎一直都有以民生電價補貼工業用電的抱怨,這是決策當局需要關注的問題。
這次電價的調漲當然無法滿足所有國民的期待,但我個人覺得已經有把大部分的因素衡量了,如通膨、弱勢群組、高用電群組的責任,所以雖不中亦不遠了。何況可以讓能源成本真實被重視而反應出來,都是一件可以鼓勵的佳事。至於有些聲音訴求漲價會削弱廠商的競爭力,會讓廠商出走。我個人認為競爭力是應該由每個經營者去建構,不要妄想依靠一項電價優勢打遍天下,如果因為這樣而失去競爭力,那就可以證明該企業組織沒有生存能力,那就自然淘汰囉。

那我們該如何面對這不會只有一次的趨勢哪?,建議在經營層面建立能源價格不會回頭的危機意識,也在組織內部推動節約能源的企業文化,管理層面引入ISO50001系統,讓企業的節約能源的計畫或專案落實在營運過程中。我肯定的認為任何危機之際都會有轉機,台灣開始面對能源的公平與合理化,是個值得期待的政策趨勢。台灣加油~~~。
#電力能源
#碳關稅
#節約能源
閱讀推薦:2022 / 06/27《Yahoo!新聞》
https://goolnk.com/v0ryJV
標題: 電價費率出爐!用電大戶平均漲幅8.4%、住宅用電每月千度以下凍漲
鍾榮中 傑能系統工程(股)公司董事長
鍾董事長擁有30年節能管理經驗的服務能力,以永續經營、節約能源服務為其企業主要發展策略。對於產業趨勢有極高的敏感度,長期關注綠能議題,勵行節能從自身與公司每一個管理做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