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寫手】 電動汽車排放溫室氣體較少嗎?

大智澈見教練講師/鍾榮中

  這樣的話題時常觸及到,也有許多積極的環保人士,質疑現階段的電動汽車有漂綠之嫌。另如參考文章的撰稿者的觀點,認為現階段選擇插電式油電混合車(PHEV)是最好的選擇。這些觀點都不能算錯,但如要正確的定義則需要更進一步的匡列條件才合理。

  氣候變遷這議題已經深入人心,也漸漸成為全人類的關注議題,國際上的各國間都幾乎或多或少制定出相關的法令,以期可以達到國際上的共識目標。就如台灣也於2022年3月正式公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其路徑是以「能源轉型」、「產業轉型」、「生活轉型」、「社會轉型」等四大轉型,及「科技研發」、「氣候法制」兩大治理基礎。這是個大綱式的策略揭示,與大部分人的生活面較有關係的應該是「生活轉型」這部分。而電動汽車的選擇就跟這大項息息相關。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EA)日前公布的2050全球淨零排放路徑圖,報告分析了達到減碳目標需要的行動和時程,其中2030年新車60%為電動車的時程就會牽動這產業與我們的生活習慣。

  台灣在2020年的溫室氣提排放以產業別分析,能源部門約占燃料燃燒總排放的14.05%,工業占48.74%,運輸占14.17%,服務業占10.35%,住宅占11.54%,農業占1.15%。交通運輸占比並不是太高,而路上的交通工具占比運輸產業溫室氣體排放率約為70%,所以交通汽車約占台灣總量的10%。由此可見台灣在淨零排放這個大計畫中其政策資源的分配,在交通工具改變的政策上應該比重不會太高。因此要期待政策補助的方式推動電動汽車的占比率上升,可能很快就會遇見瓶頸。就如現階段對電動車補助範圍最明顯的就是免徵牌照稅,但也僅承諾延長免徵至2025年。再則免徵貨物稅的優惠也是在2025年會有變動。因此補貼的政策是無法撐起台灣交通鏈電氣化的期待。

  環境保護的趨勢是無法以道德勸說達成的。因此誘因需要完整佈建才有機會。現階段台灣的電力能源確實高比率是以排放溫室氣體較高的火力發電為主,因而台灣的電力連灰電都談不上。因此才會出現電動車可能比插電式油電混合車(PHEV)更不環保的現象。但我一直認為純電動車才是在運輸領域達成淨零排放的王牌,而且還是「必要之惡」。因為一個產業的出現直至成熟需要非常漫長的經營與發展,如果現階段無法讓純電動車的產業在消費者心中被接受,那可能會讓內燃機的汽車汙染更久。

  但現階段純電動車尚無法快速提高占比率的因素,其實一直都不是夠不夠環保這議題,而是「旅程焦慮」與「單價太高」這兩項。充電樁的普及會是排除旅程焦慮的問題的關鍵,這領域牽涉到商業經營的問題,但是政策上可以協助,如規範必須設置純電車充電樁的規定,與產業獎勵的政策等式可以加速推動的。至於售價太高真的就只能期待純電動車的市占率繼續提高,讓生產的廠商造價成本因達經濟規模量而降低。其實台灣是個島國南北距離也不是太長,而且都會區又非常密集,是非常適合使用純電動車來當主要交通工具的發展,所以就等待主管單位早日推出有效又長遠的政策,推純電動車一把。


#氣候變遷
#淨零排放
#綠色交通


閱讀推薦:2022 / 04《天下雜誌》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20764?from=search

標題:減碳時代,改變世界的移動革命正要啟動,台灣的機會在哪裡?


鍾榮中 傑能系統工程(股)公司董事長

鍾董事長擁有30年節能管理經驗的服務能力,以永續經營、節約能源服務為其企業主要發展策略。對於產業趨勢有極高的敏感度,長期關注綠能議題,勵行節能從自身與公司每一個管理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