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寫手】 如何不躺平?唯有慢慢興起利他之心,別無良策!
大智澈見教練講師/王崇名
首先,我很認同這篇文章的關懷,但是該文所提出的策略,我覺得很值得討論。該文作者所觀察到的綠色產業趨勢:三大職場觀察:趨勢一「跨世代的溝通與管理問題需要第三方介入協調」,趨勢二「深造VS躺平?綠色人才呈兩極化發展」,趨勢三「綠色人才先認清自己是否有韌性」,的確觀察深入。特別是第三個趨勢最重要:綠色人才先認清自己是否有韌性。但是,甚麼是韌性?又如何認清自己是否有韌性?趨勢三搞定了,其他兩個趨勢自然迎刃而解。
綠色產業是具有高度理想性的事業,不能單靠一時的熱血就一頭栽進去,的確要有韌性。但是甚麼是韌性?就是一路堅持嗎?如果是抱持這樣的想法,絕對撐不久,即便撐了很久,最後還是功虧一簣。我認為韌性一定得建立在無私的利他主義之上,不能有一丁點的有私,這非常困難,但是不能如此自我要求,韌性絕對出不來。如何成就無私的利他,這是違反人性貪慾的作法,絕對不能期待一蹴可幾,只能慢慢練習。
因此,綠色產界絕對不能搞大,得慢慢來,要慢慢興起利他的決心,然後一步步與能夠無私利他的夥伴,慢慢向前行。為何不能搞大?畢竟人心實在太脆弱,隨時都可能被人性的欲望所吞沒,或是慢慢蠶食。根據我的實踐經驗,願意從事有理想性的事業,就值得被隨喜,但是一定得先想清楚願意從事理想性事業的心力是否準備好了,就佛教徒而言,就是菩提心,就基督徒而言,就是博愛之心,就儒者而言,就仁愛之心。這些良善的心都是同一種心,就是無私的利他之心,這得慢慢培養,在緩慢實踐中慢慢滋養,特別需要有善知識引導或心靈導師。
#人才
#綠色轉型
#利他之心
閱讀推薦:2022 / 10《ESG遠見》
https://esg.gvm.com.tw/article/14906
標題:既然地球已經沒救了,躺平是不是一個好策略?
綠色產業是具有高度理想性的事業,不能單靠一時的熱血就一頭栽進去,的確要有韌性。但是甚麼是韌性?就是一路堅持嗎?如果是抱持這樣的想法,絕對撐不久,即便撐了很久,最後還是功虧一簣。我認為韌性一定得建立在無私的利他主義之上,不能有一丁點的有私,這非常困難,但是不能如此自我要求,韌性絕對出不來。如何成就無私的利他,這是違反人性貪慾的作法,絕對不能期待一蹴可幾,只能慢慢練習。
因此,綠色產界絕對不能搞大,得慢慢來,要慢慢興起利他的決心,然後一步步與能夠無私利他的夥伴,慢慢向前行。為何不能搞大?畢竟人心實在太脆弱,隨時都可能被人性的欲望所吞沒,或是慢慢蠶食。根據我的實踐經驗,願意從事有理想性的事業,就值得被隨喜,但是一定得先想清楚願意從事理想性事業的心力是否準備好了,就佛教徒而言,就是菩提心,就基督徒而言,就是博愛之心,就儒者而言,就仁愛之心。這些良善的心都是同一種心,就是無私的利他之心,這得慢慢培養,在緩慢實踐中慢慢滋養,特別需要有善知識引導或心靈導師。
#人才
#綠色轉型
#利他之心
閱讀推薦:2022 / 10《ESG遠見》
https://esg.gvm.com.tw/article/14906
標題:既然地球已經沒救了,躺平是不是一個好策略?
王崇名 東海大學社會學博士
東海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暨大智澈見教練講師,長期關注社會哲學、倫理學、博雅教育與通識教育研究等議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