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寫手】 絕望中的希望
大智澈見教練講師/鍾榮中
雖然全球權威管理系統驗證機構-挪威利恩集團(DNV GL)於2021年9月1日發表的第5冊2021年能原轉型展望報告中,明確的說明即使在今日全球皆使採用綠色能源,人類也是無法達成巴黎議定中追求的目標。另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於2021年8月9日提出的第六次評估報告(AR6)中也經由數量龐大的專家學者共同研究證實,地球的氣候變遷危機已經過了轉折點,也就是人類已經失去可以直接解決氣候變遷的機會。這些機構的研究都明確證實,人類面臨氣候變遷的致命危機。
人類幾千年來的進化與進步軌跡中,從來就沒有缺少過危機的淬鍊,但這次人類自己捅出來的大災難,是否有機會在危機中出現轉機,除了挪威利恩集團(DNV GL)發表的第5冊2021年能原轉型展望報告所羅列的8項關鍵趨勢外,我覺得仍有幾項應該有機會一搏。文中的關鍵趨勢關鍵三、「提升能源效率」仍是轉型關鍵,我相信這是絕對重要的關鍵趨勢,但這是緩不濟急的發展,因為要讓能源使用系統的能源效率提升,除了更換高效率的硬體設備外,也需要檢討能源使用系統的流程;硬體效率提升的研究,近百年來有長足的進步,但其速度面對這樣的緊急情境仍嫌不足,且硬體更換牽涉龐大預算,總是讓業者猶豫不決;至於改變能源使用系統的流程因為牽涉到習慣與製程,更是曠日廢時的期待。
我覺得應該專注將資源加注在現有系統進行節能減碳的改善機會上,因為這樣的策略使用預算遠低於直接更換硬體,且成效顯著而快速,這種技術可以在現有系統上節省下20~50%的能遠損耗,這樣的策略可以為地球現況的惡劣情境爭取更多時日,讓更多新技術有機會實現翻轉地球這絕命的危機。
至於新技術近期就有一個振奮人心的新發展,瑞典一家新創公司Climeworks於2021年9月8日在冰島正式啟動全球最大二氧化碳蒐集儲存設施,利用專業技術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抽出,與水結合後混入泥漿,最後再注入冰島的玄武岩,大約2年時間就可形成堅硬礦物,估計每年可以直接從空氣中蒐集4000噸二氧化碳。這種碳捕獲與封存(CCS)的技術,比其他自然界的固碳現象更為積極與快速,雖然該技術目前運作成本仍然高昂,但如果可以於政策補助下在全球大力發展,我想人類是有機會翻轉的。
另外有關電力翻轉的發展趨勢上,近幾年太陽能與風能的發電發展令人感到希望,但因為這些新能源有其不穩定性,需要儲能系統搭配才能成功,但目前人類主流的電池系統其能源密集度仍低,雖然近期有許多新的研究顯示,有機會發展出更高密集度的電池系統,但因為都還在實驗室階段離商業化仍有一段距離,擔心會緩不濟急。但近期的固態電池讓人看見其比現有鋰電池有更穩定與更高的能源密集度,應該可以為綠色能源添加翻轉的力道。且也可以讓電動汽車有更快速的發展機會,如此也可以改善交通產業的排碳危害。
雖然現況與可預期的未來仍未能看見翻轉性的新系統或技術如救世主般的出現,但現階段的智人要專注的事就是為下一代爭取更多時間,讓未來的技術來解救地球環境,這是一種責任也是智慧。
人類幾千年來的進化與進步軌跡中,從來就沒有缺少過危機的淬鍊,但這次人類自己捅出來的大災難,是否有機會在危機中出現轉機,除了挪威利恩集團(DNV GL)發表的第5冊2021年能原轉型展望報告所羅列的8項關鍵趨勢外,我覺得仍有幾項應該有機會一搏。文中的關鍵趨勢關鍵三、「提升能源效率」仍是轉型關鍵,我相信這是絕對重要的關鍵趨勢,但這是緩不濟急的發展,因為要讓能源使用系統的能源效率提升,除了更換高效率的硬體設備外,也需要檢討能源使用系統的流程;硬體效率提升的研究,近百年來有長足的進步,但其速度面對這樣的緊急情境仍嫌不足,且硬體更換牽涉龐大預算,總是讓業者猶豫不決;至於改變能源使用系統的流程因為牽涉到習慣與製程,更是曠日廢時的期待。
我覺得應該專注將資源加注在現有系統進行節能減碳的改善機會上,因為這樣的策略使用預算遠低於直接更換硬體,且成效顯著而快速,這種技術可以在現有系統上節省下20~50%的能遠損耗,這樣的策略可以為地球現況的惡劣情境爭取更多時日,讓更多新技術有機會實現翻轉地球這絕命的危機。
至於新技術近期就有一個振奮人心的新發展,瑞典一家新創公司Climeworks於2021年9月8日在冰島正式啟動全球最大二氧化碳蒐集儲存設施,利用專業技術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抽出,與水結合後混入泥漿,最後再注入冰島的玄武岩,大約2年時間就可形成堅硬礦物,估計每年可以直接從空氣中蒐集4000噸二氧化碳。這種碳捕獲與封存(CCS)的技術,比其他自然界的固碳現象更為積極與快速,雖然該技術目前運作成本仍然高昂,但如果可以於政策補助下在全球大力發展,我想人類是有機會翻轉的。
另外有關電力翻轉的發展趨勢上,近幾年太陽能與風能的發電發展令人感到希望,但因為這些新能源有其不穩定性,需要儲能系統搭配才能成功,但目前人類主流的電池系統其能源密集度仍低,雖然近期有許多新的研究顯示,有機會發展出更高密集度的電池系統,但因為都還在實驗室階段離商業化仍有一段距離,擔心會緩不濟急。但近期的固態電池讓人看見其比現有鋰電池有更穩定與更高的能源密集度,應該可以為綠色能源添加翻轉的力道。且也可以讓電動汽車有更快速的發展機會,如此也可以改善交通產業的排碳危害。
雖然現況與可預期的未來仍未能看見翻轉性的新系統或技術如救世主般的出現,但現階段的智人要專注的事就是為下一代爭取更多時間,讓未來的技術來解救地球環境,這是一種責任也是智慧。
鍾榮中 傑能系統工程(股)公司董事長
鍾董事長擁有30年節能管理經驗的服務能力,以永續經營、節約能源服務為其企業主要發展策略。對於產業趨勢有極高的敏感度,長期關注綠能議題,勵行節能從自身與公司每一個管理做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