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寫手】如果台電是一家營利事業
台電因為是國營事業,不論哪個角度都是政策義無反顧的扛霸子。統計台電歷年的財務決算報告,顯示至2021虧損416.8億元接著2022年虧損新台幣2,272億元、2023年虧損1,976億元、2024年虧損410億元,累積負債達4,229億元、負債比率逾92%。這次的電價凍漲讓台電在2025年預估會再虧損500億元。以台電資本額4,799 億元計算,台電即將讓負債比率接近100%。如果台電是私人營利單位,這樣的債率應該早就關門大吉了。但因為台電是國營事業,有其政策上重要性,所以有所謂的「歲計賸餘撥補」,這到底是毒藥還是權宜之計,眾說紛紜。我卻認為這是有待商確的政策。
以近期台電公布的資料可以知道,台電依《電業法》第49條電價公式估算、提交審議的基準電價是4.096元/度。但2025年不漲價的台電電價是,民生電價每度2.77元、工業電價每度4.27元,平均電價3.75元。也就是以平均電價來看,台電每售出一度電虧損0.346元。以低於成本的售價政策是台電持續虧損的主因。但經濟部公佈不調整電價的理由是照顧民生、穩定物價。富麗堂皇的詞彙讓人為難,但以台灣的用電結構實在很難服人。
#發電成本
大智澈見教練講師/鍾榮中
「經濟部28日召開2025年第一次電價費率審議會,審議會委員慎重看待電價對物價的影響,決議本次電價不調整,並請經濟部全力爭取立法院支持撥補台電預算。台電亦將以四措施開源節流,目標將原預估全年虧500億元,降至332億元。外傳電價可能平均漲6%,不過,這次電價費率審議會結果「大反轉」,住宅用電、工業用電全面凍漲,維持目前的平均電價每度3.7556元。」(2025.03.29 工商時報)
這樣的新聞在台灣應該沒有引起太多注意,但這背後有許多元素需要被理解,但可惜船過水無痕。
台電因為是國營事業,不論哪個角度都是政策義無反顧的扛霸子。統計台電歷年的財務決算報告,顯示至2021虧損416.8億元接著2022年虧損新台幣2,272億元、2023年虧損1,976億元、2024年虧損410億元,累積負債達4,229億元、負債比率逾92%。這次的電價凍漲讓台電在2025年預估會再虧損500億元。以台電資本額4,799 億元計算,台電即將讓負債比率接近100%。如果台電是私人營利單位,這樣的債率應該早就關門大吉了。但因為台電是國營事業,有其政策上重要性,所以有所謂的「歲計賸餘撥補」,這到底是毒藥還是權宜之計,眾說紛紜。我卻認為這是有待商確的政策。
以近期台電公布的資料可以知道,台電依《電業法》第49條電價公式估算、提交審議的基準電價是4.096元/度。但2025年不漲價的台電電價是,民生電價每度2.77元、工業電價每度4.27元,平均電價3.75元。也就是以平均電價來看,台電每售出一度電虧損0.346元。以低於成本的售價政策是台電持續虧損的主因。但經濟部公佈不調整電價的理由是照顧民生、穩定物價。富麗堂皇的詞彙讓人為難,但以台灣的用電結構實在很難服人。
2025年一月份美國即將有新總統上任,川普是否會延續他第一任的堅決態度,在第一時間就退出「氣候協定」無法預知,但持續聲明氣候變遷是一個假議題的態度應該不會改變。這些年來日常生活所見或感覺都可以羅列許多氣候變遷的現象與出現的氣候災難,其實勿需爭辯,因為如果當真而發動改變政策或行為,即使會增加成本困擾,最多也僅是如此。但如果氣候變遷是事實,而我們又當為假議題,那則是人類這種族存亡的危機,所以實在賭不起。
照顧弱勢的民生確實是社會正義的一環,這是可以理解的。所以我認為以用電度數的結構分類去反映發電成本,這不但可以照顧到弱勢的社會群眾,以可以實現使用者付費的大道理,否則會失去社會公義。再者台電應該為其發電效率、線路韌性、供電品質等三項經營關鍵核心能力準備再升級與投資的銀彈,這三項領域的投資是台電不敢說的黑洞,如果這般的虧損下去,台灣的供電品質必然每況愈下,這絕對不是台灣之福。
我一直都支持臺灣的能源都應該實際的反應成本,否則大量的補助讓臺灣的能源價格偏低,這會促使臺灣的能源密集度無法更上一層樓。試想這麼便宜的能源費用,要執行節能改善的專案意願就不高,那減碳的目標就會遙遙無期。但世界的碳管理趨勢是不會等待的,所以套用財團法人中華經濟研究院鄭睿合的話:
「有些決策做下去要有點勇氣,也許不會獲得掌聲,但終究會獲得肯定。」我想政治家與政客的最大差異,這是認知分水嶺。
#碳管理
#未來趨勢
#未來趨勢
閱讀推薦︰《工商時報》
https://www.ctee.com.tw/news/20250329700021-439901
標題: 大反轉!4月電價全面凍漲
鍾榮中 傑能系統工程(股)公司董事長
鍾董事長擁有30年節能管理經驗的服務能力,以永續經營、節約能源服務為其企業主要發展策略。對於產業趨勢有極高的敏感度,長期關注綠能議題,勵行節能從自身與公司每一個管理做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