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寫手】 博雅教育是逆風教育,但是只有逆風才能飛翔

大智澈見教練講師/王崇名

   這篇文章非常值得閱讀,但是願意閱讀的人應該不多,聽得進去的人,就更少了。我在寫這篇文章的回應時,我正在前往花蓮的路上,我準備到花蓮見三位一年級的學生。今日當天來回,車程大約九小時,與學生的會晤大約兩小時。我為何願意如此?只是因為我認為這才是博雅教育,博雅教育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連結」,與自己的良知連結,與他人的良知連結,與天地萬物的良知連結。Liberal Arts譯成博雅教育或是文科教育,都可以,但是這種教育即是「成為人」的教育,時時刻刻想著「何以為人?」,這是作為人一輩子無法逃避的問題。但是,人類常常忘記了,甚至可以迴避。特別是工業革命之後,在資本主義的推波助瀾之下,人類徹底世俗化與工具化,唯一存在的目的就是拼命滿足自己肉身的的慾望。

  現代社會的世俗性與神聖性的切離,恰恰走向所謂西方中世紀過度神聖化(魅化)對立面。現代人即便有宗教信仰,多半也是神聖與世俗相互切離。沒有神聖性的博雅教育將完全被專業教育拋棄,因為完全世俗化的專業教育只「信仰」錢,充其量也只是將神聖性作為虛假的外衣,不僅欺世盜名,也自欺欺人。不過,博雅教育如果一昧神聖化,其實就像專業教育完全世俗化一樣,都是斷邊。專業教育可以博雅一點,反之,博雅教育可以專業一點,兩者不應該涇渭分明,而是相輔相成。中國老祖宗的生命智慧莊子思想,早就將庖丁的專業與博雅相互宏通的境界,用寓言故事活靈活現地表現出來。

  當前所謂的無用之學「人文教育」,是不知如何將其大用。很多國家的人文教育完全被工具化的專業教育綁架,而人文教育也過份專業化成為專業教育的附庸。人文教育或是稱之為博雅教育是逆風教育,也只逆風才能飛翔,專業教育充其量只是順風教育。 當前AI已經完全進入人類的生活,而且還是人類的專業教育親自引入「關內」。大家都知道要與AI共舞,但是如何共舞?人文學者提不出高見,而讓AI專家主導論述,才是我最爲擔憂之處。長期以來,人文教育或博雅教育已經自我矮化甚久,忘記自己的重要性,甚至看輕自己而向唯利是圖的專業教育看齊。

  博雅教育絕對是沒有效率的教育,但是被高度工具化專業教育卻是成為評量博雅教育的主人。我快到花蓮了,只為了三位新鮮人,跟他們進行與己為善的連結,希望他們也願意與他人為善,與天地為善,可以感受到逆風飛翔的意義,雖然有逆著趨吉避凶的「苦」,但是唯有願意逆風,不隨順人類慾望的習性,才能飛上高空,俯瞰人世,領略自然之美,這時候成為人的意義與價值,才能朗現。這不就是王陽明的致良知嗎?他用一生的生命實踐,確信宋儒橫渠四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即知即行,用一生的性命完成這四句的生命智慧。 人文教育知識化的同時,也被專業化了,知識與德性相互分離,也就是道問學與尊德性成為兩碼事。這也正是王陽明終身全力批判的迂儒,很不幸地,五百年後,迂儒還是遍佈學界,甚至更加猖獗。我自己是否也是如此?將是我作為學者,推動博雅教育的工作者,常常自我警惕之處。

#博雅教育
#知識與德性
#關係修立


閱讀推薦:2024/07/03《換日線Crossing》
https://crossing.cw.com.tw/article/19038
標題:高等教育的人文危機?從英美整頓「米老鼠學位」、裁減弱勢學系談起



王崇名 東海大學社會學博士

東海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暨大智澈見教練講師,長期關注社會哲學、倫理學、博雅教育與通識教育研究等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