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寫手】 你的企業有推動教育訓練的兩難問題嗎?

大智澈見教練講師/邱世寬


   在討論這個議題之前,有道問題需要認真面對,那就是公司應該推動員工教育訓練嗎?要回答不需要的領導人可能要很有勇氣!但口說需要是一回事,實際上不推動教育訓練的公司,卻不在少數,所以要讓企業有行動力來推動培訓,即是我們說的第一個難題。其次,則是員工寧願忙工作,也不願意參與培訓課程的問題。


   這兩個難題,或許藉由以下三個問題的討論,可以幫助有此困境的領導人或人資主管找到解決的方向或新的想法。

 1. 課程項目和內容應該如何產生?
  多數的培訓內容是由人力資源部門針對公司年度營運重點進行安排,另一部分則是夥伴針對工作效率改善的問題提出需求,再加上部分類似學校通識教育的多元課程進行規劃。前者是公司認為重要的,後者是員工個人需求而少了對公司未來性的考量,即便加上互補性質的通識課程,這樣行禮如儀的走了一圈,雖然程序完備了,其實較偏向機械性反應而少了動機性的溝通和確認。看似有所互動,做的卻是二次的單向詢問、說明。領導人對培訓目的和意義的論述不明,結果就是員工參與學習的動機不足。

2. 專業課程重要還是心理素養課程重要?
  一般而言,企業較重視專業而不是心理素養的問題,直覺上,專業能力與生產力或創新力較有關係,需要公司提供資源提升;心理素養是每個人都應該具足基本條件,但現在的問題是,多數員工都具備了正向思考的反應能力和組織認同了嗎?缺乏共通語言和組織認同的基礎所進行的專業能力培訓,除了提高生產力,是否同時增加了員工的移動能力?這也是不少企業主質疑,為什麼要培育會離開的人的問題。所以這二類課程是優先順序而不是二選一的問題。

3. 如何讓員工願意持續參與?
  有了充分動機和適當的課程設計,後續就是讓員工願意持續學習的處理了。只是為提高工作績效,或為公司創造利益的訴求是不夠的,有用和互動性是二個重要觀察指標。有用是能解決工作上的難題或改善生活壓力的方向引導,覺得沒有用會讓員工有浪費工作時間的感受;互動性是學習和講師、同儕對話的過程,重點是鼓勵與陪伴。換句話說,就是要有好的關係經營。

   講清楚為什麼員工需要培訓是企業主或人資主管的責任,如果不是自己覺得重要而很想讓員工學習,課程要成功就很難了。擁有正向思考能力和組織認同的員工的好處是很明顯的,但只有極少數的公司會想到投資這個項目。最後,不是只有工作,學習也會有壓力,覺得有用和被鼓勵的經驗,能夠形塑一種愉悅的學習或職場氛圍,這會讓員工對課程有所期待,同時讓客戶獲益。

#教育訓練
#動機
#組織認同





閱讀推薦:2023/12/13《哈佛商業評論》
https://www.hbrtaiwan.com/article/22641/training-lesson
標題:同仁抱怨不想上課!訓練課程要有效,先做到三件事






 
邱世寬 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博士

逢甲大學教授暨大智澈見董事長,專長領域為公司治理、策略管理、組織變革與營運模式創新,並致力於協助二代傳承和企業轉型,積極推動幸福企業理念實踐與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