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寫手】 別沉思人生問題,而是勇於面對人生問題

大智澈見教練講師/王崇名

    英日兩國都設有孤獨大臣,孤獨已經成為國家問題。人為何陷入孤獨?與其說是孤獨,不如說是孤單。孤獨是誠實面對自我,孤單卻是逃避,人生失去價值與意義。

   為何孤單?為何生命失去意義與價值?從儒學傳統來看,就是志窮,沒有立定人生的志向。什麼是立志?就王陽明而言,就是去人欲而存天理,透由知識的理性學習,除去自己的欲望,不被欲望所困,找回自己本有的良知。 

   如果,立下這樣的志向,怎麼會有孤單的時間?深陷欲望的淵藪,人才會成為孤單,因為欲望一直無法獲得滿足,而自覺空虛。如果立志找回自己本有的良知,每天都是戰戰兢兢,怎麼會有孤單的時刻?這篇文章是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論述,只是說出孤單的問題,而沒有提出解決的方法。 

  事實上,孤獨是生命至高無上的智慧,願意誠實面對自己的欲望,而冷靜除去私欲,進而與天理同在,也就是進入天人合一的狀態,若果如此自是孤獨。雖然人窮而志短,但是也有些窮人不短,立有大志,反而是很多富有的人,卻是志短。

   其實志長志短與財富無關,而是與願意學習找回自己的良知有關。只要願意找回自己本有的良知,便是霎那間,便不會退失,而將慢慢增上。 

   孤單成為國家問題而設有大臣,完全是從國家競爭力來看待孤單。孤單應該不是國家效用問題,而是人民道德問題。 



#孤獨
#志向
#人生意義





閱讀推薦:2023/11《遠見雜誌》
https://www.gvm.com.tw/article/107387
標題:愈年輕的人可能愈孤單?研究證實:孤獨已成當代流行病




王崇名 東海大學社會學博士

東海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暨大智澈見教練講師,長期關注社會哲學、倫理學、博雅教育與通識教育研究等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