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寫手】台灣躲得掉這場環球的大戲嗎?

大智澈見教練講師/鍾榮中

  台灣目前能源使用效率的程度與美國相當、低於日本。但在人均二氧化碳排放的水準是世界平均值的近三倍,與韓國相當略優於美國,依然高於日本。

  再來了解一下台灣二氧化碳排放的結構,於2018年的統計工業生產部門產生了近50%的排放量。如再加上服務業的排放則超過60%的占比,這樣的占比象徵著這些排放源也是國家經濟的主軸。

  再來觀察2017年主計總處統計的資料顯示,台灣的GDP有64%以上是由商品與服務輸出為主要的動力,所以台灣依賴外銷的經濟型態非常顯著。

  這些數據都只是顯示台灣的經濟穩定度依靠在輸出的經貿活動上,而其中工業生產的製品所占比率非常高,從二氧化碳排放比重就可以顯現其擔綱的角色。既然這樣的經貿結構確認,而台灣是世界經濟運轉的一環,全球的任何風潮或共識勢必對台灣有舉足輕重的影響;而歐盟計畫啟動「碳關稅」這訊息值得國家與企業的經營者關注與小心應對。
  今年的新冠狀肺炎疫情侵襲全球各地,而世界各地也都或多或少面對氣候變遷所帶來的災害與損失,這樣的發展讓全球各國(除了美國外)都深刻感受到,目前地球因為經濟開發過度造成的環境傷害所引發的激烈氣候變遷,其一年比一年嚴重的趨勢,讓世界各經濟體開始思索或思考應該更積極的應對這現象。歐盟在全球就是一個對環保最積極也是最有深度執行誠意的經濟體,面對目前地球環境的惡化情境也是最重視的區域,該區域必定遲早會推出具體有效的手段。而歐盟目前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其任何的政策或手段都會在全球產生引導趨勢。在今年4月歐盟體中有17個環境部長連署,呼籲不能讓疫情延緩「綠色新政」的時程,這樣的共識勢必會在疫情緩和後著手研擬課徵碳關稅,這對以外貿為主軸的台灣將會是一個驚天動地的政策,屆時台灣出口歐盟的產品將面臨氣候貿易障礙,那幾乎就是毫無轉圜的餘地,但台灣目前的動作已經慢了。
  全球專家學者都有共識,針對氣候治理的主要工具有能源稅、碳稅、碳交易制度等。這些機制除了牽涉到的政商關係與民間的抗拒壓力,且推動起來曠日廢時,但卻是每一個政治體都無法迴避的,且是不得不的劇碼。雖然台灣環保署已經宣布2020年底會提出碳稅方案,計畫對排碳大戶每噸課徵新台幣100元費率。該稅率雖然低於世界上其他經濟體,但可以開始總是值得樂觀其成;碳稅僅是國內稅制的手段,我們仍需面對國際關稅的管制,因此所有的生產單位都應該在台灣推動碳稅的推力下積極執行減能減碳的改善計畫,否則未來當世界建構起氣候貿易障礙,我們原有的價格或是功能的競爭優勢即將面臨嚴格的考驗,那將會是一個生存的關鍵。

#氣候變遷
#碳稅
#能源稅
#國際貿易
#趨勢


(閱讀推薦:【風傳媒】名人真心話3》台灣高科技產品會踢鐵板?周桂田:歐盟將研擬碳關稅;https://www.storm.mg/article/3038396?fbclid=IwAR1JGn-HVxxuJRmfVWXPNW_VuYhT1CM3Gvt7ArLe6WD8liUcwl5TDj11bRo)






鍾榮中 傑能系統工程(股)公司董事長

鍾董事長擁有30年節能管理經驗的服務能力,以永續經營、節約能源服務為其企業主要發展策略。對於產業趨勢有極高的敏感度,長期關注綠能議題,勵行節能從自身與公司每一個管理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