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寫手】夏天可能會「熱到讓人類難以生存」
大智澈見教練講師/鍾榮中
「繼高溫天數破表,台灣將迎來史上首次「無颱」7月?」,與這樣相關的資訊在過去兩個月內幾乎淹蓋全球的資訊系統,不是台灣今年高溫創紀錄而已,而是全球都壟罩在這氣候異常的現象中,連南北極都無一倖免。地球千萬年來穩定的氣候結構開始崩解了嗎?答案可能是我們不願意面對的真相。
如果趨勢確定,我們未來的「四季分明」環境僅剩夏季,那高溫40℃將成為我們的日常,我們除了想辦法活下去,還要關注什麼嗎?
生活環境的塑造有其非常繁密的技術應用,而建築技術絕對是與生活關係密切,綠建築的趨勢近幾年在全球方興未艾,當百家爭鳴的推促效果下技術日新月異,讓全球的建築領域有了耳目一新的呈現,但目前這些技術大多著重在建築本體上的發展,我覺得建築基地的環境規劃技術較少被著墨,如綠帶、風廊、水分子、生態平衡等等都是關鍵技術,當大環境被規畫妥當環境溫度是可以抵抗「熱島效應」的摧殘,就如我的「山居」硬是比市區溫度降低3-5℃,單單這樣的溫差就可以減少15-30%的空調耗能,這是降低「熱島效應」的妙方,也是面對未來高溫生活環境的關鍵技術。
而關係到生活品質的空調系統也是未來可能會有翻天覆地技術發展的項目,目前空調系統的理論已經被應用超過百年,但在熱力學的領域內沒有太多技術更新,現今的技術專注在物理性的效能提升,但這些努力可能抵不過氣候變遷的速度,就如現階段的家用空調機其設計室外溫度基準大多以35℃為標的,當室外溫度超過該基準點溫度,空調的能力則直線下降,這是在材料學、熱力學、電磁學等領域都要全力克服的技術。但在短期內應該無法克服目前氣候變遷讓環境溫升的速度。所以選擇更大的容量或是選擇水冷式的冷卻型態系統應該是當下僅有的對策。由此可見在這領域的技術更新發展蘊藏著無限的商機。
在產業職場上勢必有許多長年的慣律需要「超前佈署」,當工作環境因為高溫而出現生命危險或是效率下降的情境時,那將會改變產業結構。如建築業的工作幾乎會有致命性的影響,當外氣溫度超過40℃時,台灣的年度平均濕度又是高達80%以上,那體感溫度必然超過40℃甚多,那對人類是會有致命性的危險,該如何改變工法或是工程施工計畫將會是成功的關鍵。所有會被室外氣溫度影響的產業都會是這樣情境的影響者,這會是產業競爭中的生存關鍵。
人類也是生態的一環,所以人類也會有進化的機能,但人類的進化速度遠低於其他生物,單依靠基因的進化來抵抗高溫是於事無補,有更積極面的對策,就是人類因此覺知「解鈴還是繫鈴人」,是我們人類把環境搞成這般情境,我們痛定思痛改變我們的生活慣性與認知,搞不好還有機會。
鍾榮中 傑能系統工程(股)公司董事長
鍾董事長擁有30年節能管理經驗的服務能力,以永續經營、節約能源服務為其企業主要發展策略。對於產業趨勢有極高的敏感度,長期關注綠能議題,勵行節能從自身與公司每一個管理做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