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寫手】 熱死人已不再僅是形容詞,而是名詞

大智澈見教練講師/鍾榮中


  這是2022-08-21當天台灣創紀錄的各地區的溫度圖,注意超過40℃在花東縱谷區間出現。台灣也在7月22日花蓮卓溪出現41.4度高溫紀錄,緊接著8月21日在花蓮富源出現攝氏41.6度高溫。也就是台灣也正式進入極端氣候的高溫熱浪狀態。

綠色和平總整理2022年上半年全球極端天氣事件:
3月:印度北部嚴酷熱浪,出現近50度高溫
4月:南非豪雨釀洪災,引發60年最嚴重土石流
6月:孟加拉及印度東北,遭遇世紀洪災
6月:日本連續9天「猛暑日」,破147年高溫紀錄
7月:澳洲雪梨暴雨成災5萬人被迫疏散
7月:歐洲可遇史上最熱的夏天,歐洲熱浪引發野火逾千人罹難、上萬人撤離家園。英國更發布了有史以來第一次「極端高溫」紅色預警,隨後宣布進入「緊急狀態」。

   這些資訊都僅是佐證全球的今年的極端氣候所引發的熱浪效應不是區域性的災難,而是已經擴張到全球。這樣的現象似乎在近年來發生的頻率越來越高。從2015年12月在巴黎召開的UNFCCC第21屆締約方大會(COP21)中簽署「巴黎協定」 (Paris Agreement),協定中各國協議未來將一起努力讓地球氣溫的上升幅度,控制在與前工業時代相比最多攝氏2度內的範圍,且應努力追求前述升溫幅度標準續減至攝氏1.5度內的更艱難目標。這樣的協議經過7年的努力在COV-19疫情的侵襲全球下,這協議的目標幾乎被全人類忘記了,但極端氣候卻絲毫無等待放緩腳步的跡象,這就是全球暖化不可小覷的威力。如果依據「IPCC評估指出,如全球的平均溫度比工業革命前增溫2°C時,50年重現期的熱浪發生頻率會增為14倍。意即原本50年發生一次極端熱浪,在增溫2°C時會變成每3.6 年就發生一次且還要更熱2.7°C。」

「國際期刊《自然:氣候變遷》8日刊登的最新研究指出,洪水、熱浪、乾旱等氣候災害導致人類超過半數的已知傳染病擴大蔓延,包括瘧疾、霍亂、炭疽病等,而這項最新研究表明了氣候對人類健康的影響極為廣泛。」
姑且不再雪上加霜的強調氣候溫度上升會出現更多全球性的災難,但這是人類不得不放在心上的未來。   

  難道人類就沒機會了嗎?當然不是。但人類一定要在心裡清楚的認知,這是一個已經無法迴避的未來,所以「學習調適」是第一優先要馬上執行的生活項目,盡可能改變生活的僵固性習慣,如長期待在空調空間,讓自己的體感溫度承受力下降。在任何經營事業或生活計畫的構思階段就將未來極端氣候的因素列為研究與評估的項目。緊接著應該注意相關資訊的揭露,及早進行避難與相關防護作業。雖然目前台灣於高溫氣候相關的政策都以提醒為主,將應對極高溫的氣候生活定位為是個人的責任。所以認清事實才是良策。   

  雖然溫室效應應該已經錯失了臨崖勒馬的機會點,但繼續堅持讓生活中,事業經營過程裡,盡其所能節能減碳,讓所有的氣象專業單位所提出的末日說,因為我們的努力而出現延長的機會,那新科技出現拯救人類的機會就會大增。


#熱浪
#氣候變遷
#溫室效應


閱讀推薦:2022 / 07《思想坦克 Voicettank》
https://goolnk.com/QV1pZB
標題:正視熱浪的警訊:面對「氣候變遷驅動」與「高溫不平等」

鍾榮中 傑能系統工程(股)公司董事長

鍾董事長擁有30年節能管理經驗的服務能力,以永續經營、節約能源服務為其企業主要發展策略。對於產業趨勢有極高的敏感度,長期關注綠能議題,勵行節能從自身與公司每一個管理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