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寫手】碳關稅的問題,台灣真的快來不及了
大智澈見教練講師/鍾榮中
歐盟於2021年7月14日宣布「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簡稱CBAM)草案, CBAM確定2023年試行,2026年開始生效,生效後就會削減免費碳權核配額度,到2035年時充分淘汰免費碳權核配,藉此措施提供充足的產業減碳誘因。鋼鐵、水泥跟肥料業,是第一波碳關稅課徵對象。
因應這討論許久卻由歐盟丟出震撼彈的話題,全世界各國都卯足了勁在籌備因應,這其中以美國民主黨參議員Chris Coons在2021-07-19提出的「公平轉型與競爭法」(FAIR Transition and Competition Act of 2021,全名為Fair, Affordable, Innovative, and Resilient Transition and Competition Act’),姑且稱之為美國版碳關稅,最為嚴肅。因為這個構想更提出2024年即刻上路、沒有調適期,這對台灣將會是一個驚人的影響。歐盟提出碳關稅僅是推動全球共同碳定價第一步,美國、日本都已明文規劃導入此機制,併同歐洲、美國,其占台灣出口占比約達30%,這將會動搖目前台灣外貿的根基。
2020-07-21蘋果發布了一個公告:2030年所有供應鏈都要達到碳中和。台積電於2021-04-27-丟減碳震撼彈!:供應商若 2030 年前未節能 20% 恐痛失訂單。還有其他世界級的公司都以2030年為界線立下有關碳中和的目標,台灣是一個以外貿為主的經濟體,我們必然無所迴避的空間,因為台灣的整體外貿經濟幾乎都在別人的供應鏈中。
雖然最快的關稅地雷是美國的2024年實施,且第一階段僅有幾項產業列為優先項目,乍看似乎影響台灣不大,但這是暴風雨前的寧靜,因為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工程。雖然台灣也「拿香跟著拜」喊出2050碳中和的口號,但經統計台灣目前在幾個競爭對手中,針對碳中和的路徑政策周全度是最後一名,有些領域甚至都尚在盤點,也就是曖昧不明的狀態,在這場跟時間與其他競爭國家賽跑的競賽中我們連跑鞋都還沒換,我們真的快來不及了。
碳中和的策略中,入境國家需先訂出碳定價的政策,這之間包含碳稅、碳價、碳權、碳交易、能源價格合理化等等。但可以發現執行的政府擔心政權的穩定度而不敢大刀闊斧的推動,這部分還有得等。
而企業面,在整個產品或服務的流程中,需要全面盤點碳足跡,最好也導入ISO5001的標準,讓公司在能源管理上可以步上正軌,當每個產品或流程的碳足跡揭露後,再依據公司產業的碳權或外國關稅的要求基準,推動公司的能源使用效率提升計畫,讓公司的產品或流程吻合或接近碳關稅的基準,以降低或避免被課徵關稅。
這些工作是需要一整年以上的日程蒐集與統計所有的製程與管理流程的相關資訊後,才有機會計算碳足跡,但最接近的歐盟碳關稅即將於2023年試行,而美國版的碳關稅也有可能在2024年實施,這代表台灣的企業僅有2021年所剩的幾個月制定出策略,並在2022年展開碳盤查與制定出節能減碳的計畫,進而在2023年執行。
台灣的企業真的快沒時間了。
因應這討論許久卻由歐盟丟出震撼彈的話題,全世界各國都卯足了勁在籌備因應,這其中以美國民主黨參議員Chris Coons在2021-07-19提出的「公平轉型與競爭法」(FAIR Transition and Competition Act of 2021,全名為Fair, Affordable, Innovative, and Resilient Transition and Competition Act’),姑且稱之為美國版碳關稅,最為嚴肅。因為這個構想更提出2024年即刻上路、沒有調適期,這對台灣將會是一個驚人的影響。歐盟提出碳關稅僅是推動全球共同碳定價第一步,美國、日本都已明文規劃導入此機制,併同歐洲、美國,其占台灣出口占比約達30%,這將會動搖目前台灣外貿的根基。
2020-07-21蘋果發布了一個公告:2030年所有供應鏈都要達到碳中和。台積電於2021-04-27-丟減碳震撼彈!:供應商若 2030 年前未節能 20% 恐痛失訂單。還有其他世界級的公司都以2030年為界線立下有關碳中和的目標,台灣是一個以外貿為主的經濟體,我們必然無所迴避的空間,因為台灣的整體外貿經濟幾乎都在別人的供應鏈中。
雖然最快的關稅地雷是美國的2024年實施,且第一階段僅有幾項產業列為優先項目,乍看似乎影響台灣不大,但這是暴風雨前的寧靜,因為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工程。雖然台灣也「拿香跟著拜」喊出2050碳中和的口號,但經統計台灣目前在幾個競爭對手中,針對碳中和的路徑政策周全度是最後一名,有些領域甚至都尚在盤點,也就是曖昧不明的狀態,在這場跟時間與其他競爭國家賽跑的競賽中我們連跑鞋都還沒換,我們真的快來不及了。
碳中和的策略中,入境國家需先訂出碳定價的政策,這之間包含碳稅、碳價、碳權、碳交易、能源價格合理化等等。但可以發現執行的政府擔心政權的穩定度而不敢大刀闊斧的推動,這部分還有得等。
而企業面,在整個產品或服務的流程中,需要全面盤點碳足跡,最好也導入ISO5001的標準,讓公司在能源管理上可以步上正軌,當每個產品或流程的碳足跡揭露後,再依據公司產業的碳權或外國關稅的要求基準,推動公司的能源使用效率提升計畫,讓公司的產品或流程吻合或接近碳關稅的基準,以降低或避免被課徵關稅。
這些工作是需要一整年以上的日程蒐集與統計所有的製程與管理流程的相關資訊後,才有機會計算碳足跡,但最接近的歐盟碳關稅即將於2023年試行,而美國版的碳關稅也有可能在2024年實施,這代表台灣的企業僅有2021年所剩的幾個月制定出策略,並在2022年展開碳盤查與制定出節能減碳的計畫,進而在2023年執行。
台灣的企業真的快沒時間了。
#台灣 #碳關稅 #碳中和 #企業
閱讀推薦: 《CSRone》https://csr.cw.com.tw/article/42079
標題: 碳關稅巨浪襲來,台灣氣候政策乘勢而起的三原則、三作為|從近零到淨零
閱讀推薦: 《CSRone》https://csr.cw.com.tw/article/42079
標題: 碳關稅巨浪襲來,台灣氣候政策乘勢而起的三原則、三作為|從近零到淨零
鍾榮中 傑能系統工程(股)公司董事長
鍾董事長擁有30年節能管理經驗的服務能力,以永續經營、節約能源服務為其企業主要發展策略。對於產業趨勢有極高的敏感度,長期關注綠能議題,勵行節能從自身與公司每一個管理做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