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寫手】 不要當個笨蛋,問題不在於調整工作內容,而是青銀如何合作

大智澈見教練講師/鍾志明

   這一篇文章跟我之前看過的文章差不多,都是在提倡讓銀髮勞動力可以再投入到職場,一方面能夠解決因為少子化所造成的勞動力不足問題,另一方面,也能夠促進銀髮族的健康。當然,我國高齡勞動參與率遠低於日本是既定的事實,所以政府單位都想方設法要提高高齡者的勞動參與率。但個人對於此一問題,有不一樣的看法。就像前一陣子作家李昂提出的博愛座不讓座問題,青銀世代的融合不是單純的問題,銀髮族總認為年輕人應該要讓位(犧牲自己的權利),因為他們辛苦了一輩子,所以應該享受此一特權,況且他們年輕時也是如此犧牲的。問題來了,現在銀髮族讓的是已經走掉的前人,不是年輕人,但是隨著少子化的來臨,現在的年輕人老了以後,又是誰要讓給他們(雖然到時候都沒有人要坐車了)?從這個角度來看,為何要現在的年輕人讓位給銀髮族呢?

  同樣的,如果高齡者延後了退休年齡,有解決缺工的問題嗎?我們缺的是高階管理者嗎?還是基礎階層的勞動力呢?少子化到底是造成哪一階層的人力缺口?所以延後高齡者的退休年齡或是再投入到高階的工作時,就像頭痛去醫腳了,不只是如此,還會擋住年輕人晉升的機會,年改後的小學教師平均年齡不斷增加,不就是同樣的問題嗎?

  另一方面更不可行了,如果要高齡者再就業去填補基層的人力缺口,這就是現在政府提倡重新修改工作方式的依據,讓長者也能輕鬆端盤子或是做基層的勞力工作。問題不僅是沒有符合長者們工作的需求,更讓子孫們揹上不孝的罪名。所以只顧著提升高齡者的勞動參與率,卻反而忽略了年輕人的就業問題,所以日本就算高齡者參與率高,經濟的成長或社會的問題就解決了嗎?

  既然少子化造成的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問題,所以必須全面思考可能的發展。未來,基層的工作還是應該由自動化與AI解決,而非由高齡者投入。高齡者應該將他們的智慧與年輕人的AI結合,提供知識與經驗,而不是與年輕人爭取高層的工作經驗。如果不願意的話,那麼高齡者就好好的享受退休生活,多消費,讓年輕人的經濟成長,這樣才能青銀共融啊。


  

#AI
#少子化
#青銀共融


閱讀推薦:天下雜誌2023/09/01
https://www.cw.com.tw/aging/article/5127185
標題:94歲上班去!日本最新調查:60歲以上勞動參與率創新高,他們如何打造高齡友善職場?


鍾志明  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博士

醒吾科技大學副校長暨研發長,專長領域為組織與策略管理、行銷管理、科技管理、品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