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寫手】如何讓破壞式創新有好結果?
破壞式創新是開始而不是結果
破壞式創新的出世,經常是源於消費者對現有產品或服務的不滿意,此類創新如果能夠順利擴散,經常能為消費者帶來更多的滿足,同時卻可能顛覆既有的產業遊戲規則,讓產業領導廠商和既有的供應鏈體系崩潰。然而破壞式創新的出現,往往只是個開始而不是個結果,這意味著創新廠商要能夠真實獲利,仍有條漫漫長路要走。
創新者一定是獲利者嗎?
成功的案例看多了,一度讓自己相信破壞式創新一定會為創新者帶來成長的契機和豐厚的利潤,經過時間的考驗也終將為消費者帶來更高的效益。但在此同時,偶爾心中也會產生一絲的疑惑,除了消費者的使用習慣和對新產品的接受度之外,就沒有影響創新擴散的其他要素嗎?而既有領導廠商面對創新的挑戰,真的只能束手無策任由市場來決定未來嗎? 此次的延伸性閱讀,解答了我的疑惑。如果單純就現有領導/競爭廠商的行為分析,雖然組織慣性或內部既得利益單位的資源壟斷性,經常導致既有廠商無力回應創新挑戰的結果;但在產業內結合其他利益關係人的力量以回擊創新的擴散,卻是極其自然的反射現象,特別是屬於管制性或政府有高度影響力的相關產業,例如Uber所進入的計程車產業,或SmileDirectClub(SDC)想以低價透明性產品進入的矯正型牙套市場,既有廠商往往能夠透過其豐富的資金和人脈關係,對專業協會或政府產生影響力,結合法律規範或醫療照顧安全性等負面議題,對市場上出現的破壞性創新產品提出安全性或法律性的質疑,進而提高創新廠商的營運成本,甚至引發消費者的信心危機,而使新進廠商被迫退出市場。這正是延伸性文章中所舉出的SDC在2023年底宣布破產的案例。
我們可以從破壞式創新的故事學到什麼?
新進廠商藉由滿足消費者不被滿足的需求,而找出了立基市場,甚至可能成為未來主流市場的領導廠商,為了實踐創新的利益,除了提升營運效能和對消費者溝通,就必定要深思在特定產業結構下,與利益相關人甚至是利益受損廠商的共好關係為企業的成長可能帶來的深遠價值。畢竟創新的出現若能為更多的關係人帶來更好的共益結果,而不只是競爭性的零和關係,則創新者就不只是創造了經濟價值,更是傳遞出美好的社會影響力。
#破壞式創新
#利益關係人
#共益
閱讀推薦:2024/05/07《哈佛商業評論》
https://www.hbrtaiwan.com/article/23014/the-benefits-of-innovation-that-isn-t-disruptive
標題: 破壞式創新很好,但不具破壞的創新也有價值
大智澈見教練講師/邱世寬
破壞式創新是開始而不是結果
破壞式創新的出世,經常是源於消費者對現有產品或服務的不滿意,此類創新如果能夠順利擴散,經常能為消費者帶來更多的滿足,同時卻可能顛覆既有的產業遊戲規則,讓產業領導廠商和既有的供應鏈體系崩潰。然而破壞式創新的出現,往往只是個開始而不是個結果,這意味著創新廠商要能夠真實獲利,仍有條漫漫長路要走。
創新者一定是獲利者嗎?
成功的案例看多了,一度讓自己相信破壞式創新一定會為創新者帶來成長的契機和豐厚的利潤,經過時間的考驗也終將為消費者帶來更高的效益。但在此同時,偶爾心中也會產生一絲的疑惑,除了消費者的使用習慣和對新產品的接受度之外,就沒有影響創新擴散的其他要素嗎?而既有領導廠商面對創新的挑戰,真的只能束手無策任由市場來決定未來嗎? 此次的延伸性閱讀,解答了我的疑惑。如果單純就現有領導/競爭廠商的行為分析,雖然組織慣性或內部既得利益單位的資源壟斷性,經常導致既有廠商無力回應創新挑戰的結果;但在產業內結合其他利益關係人的力量以回擊創新的擴散,卻是極其自然的反射現象,特別是屬於管制性或政府有高度影響力的相關產業,例如Uber所進入的計程車產業,或SmileDirectClub(SDC)想以低價透明性產品進入的矯正型牙套市場,既有廠商往往能夠透過其豐富的資金和人脈關係,對專業協會或政府產生影響力,結合法律規範或醫療照顧安全性等負面議題,對市場上出現的破壞性創新產品提出安全性或法律性的質疑,進而提高創新廠商的營運成本,甚至引發消費者的信心危機,而使新進廠商被迫退出市場。這正是延伸性文章中所舉出的SDC在2023年底宣布破產的案例。
我們可以從破壞式創新的故事學到什麼?
新進廠商藉由滿足消費者不被滿足的需求,而找出了立基市場,甚至可能成為未來主流市場的領導廠商,為了實踐創新的利益,除了提升營運效能和對消費者溝通,就必定要深思在特定產業結構下,與利益相關人甚至是利益受損廠商的共好關係為企業的成長可能帶來的深遠價值。畢竟創新的出現若能為更多的關係人帶來更好的共益結果,而不只是競爭性的零和關係,則創新者就不只是創造了經濟價值,更是傳遞出美好的社會影響力。
#破壞式創新
#利益關係人
#共益
閱讀推薦:2024/05/07《哈佛商業評論》
https://www.hbrtaiwan.com/article/23014/the-benefits-of-innovation-that-isn-t-disruptive
標題: 破壞式創新很好,但不具破壞的創新也有價值
邱世寬 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博士
逢甲大學教授暨大智澈見董事長,專長領域為公司治理、策略管理、組織變革與營運模式創新,並致力於協助二代傳承和企業轉型,積極推動幸福企業理念實踐與執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