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寫手】如何確認自己是位值得信任的領導者?
關係品質檢視
你和夥伴之間存在信任關係嗎?要避免重要關頭領導失能,檢視「自己是一位值得信任的領導者嗎?」是驗證關係品質的一項重點工作。經由自問自答的方式,從彼此的互動關係,進行描述、觀察,進一步得到結論;或者將自我觀察結果或互動情形,請教客觀有經驗的第三者協助分析,都是可行的方案,但如何避免解讀過程的可能誤區,而得出偏誤的結論,藉由具參考性的問項協助是有必要的。
信任的基礎
信任關係是一種結果,而不是突然出現的現象,所以檢視關係品質需要確認有效的領先指標而不是落後指標。延伸閱讀中提出的三個問項,可以轉化為具參考性的領先指標。首先是夥伴是否相信自己與他們是真誠的互動;其次,是他們是否相信自己的判斷邏輯,第三則是夥伴是否感受到自己對他們的同理心。文中提到,每當信任消失時,幾乎都可以歸因於這三項因素的其中一項遭到破壞,這項說明對領導者饒富意義。 自己是否對夥伴真誠,是只有自己能回答的問題,缺乏真誠要讓夥伴合作,恐需付出具有替代價值的成本。另外信任也不只是動之以情或關懷就可獲得,具有邏輯性的策略引導和思考力,也是信任關係的重要基礎。最後一項則是同理心,而不是讀心術,能猜測別人的心思是無法產生信賴關係的。
信任是一種直覺情感還是理性選擇?
有了上述的基本認知,就可以回答本文最後的這道問題。一般而言,信任基礎可能來自之前的關係或經驗,也可能是互動過程產生的信賴,但對人的態度、論述能力,以及關懷力,除了可以做為領導效能的動態檢視指標,經常地詢問自己,以避免領導失能的機率提高。假設信任的消失都發生在三項指標之一被破壞的情形下,則三項一體的信任指數,更應當做為重建或修復夥伴之間信任關係的投資重點。實務上,上述三項要素,除了用在檢視領導者和夥伴之間的關係信任品質,也適用於團隊成員關係的相互檢視。 我們經常具備多重身分,時而為領導者,也時而為團隊中的成員或部屬,稻盛和夫先生說過,我們都抱怨找不到可以信任的夥伴,但先生的心得卻是要先讓自己成為可以讓他人信任的人。
#信任
#領導者
#關係品質
閱讀推薦:2024/04《哈佛商業評論》
https://www.hbrtaiwan.com/article/22930/becoming-more-collaborative-when-your-impulse-is-to-be-territorial
標題: 想要固守地盤,不如展開合作
大智澈見教練講師/邱世寬
關係品質檢視
你和夥伴之間存在信任關係嗎?要避免重要關頭領導失能,檢視「自己是一位值得信任的領導者嗎?」是驗證關係品質的一項重點工作。經由自問自答的方式,從彼此的互動關係,進行描述、觀察,進一步得到結論;或者將自我觀察結果或互動情形,請教客觀有經驗的第三者協助分析,都是可行的方案,但如何避免解讀過程的可能誤區,而得出偏誤的結論,藉由具參考性的問項協助是有必要的。
信任的基礎
信任關係是一種結果,而不是突然出現的現象,所以檢視關係品質需要確認有效的領先指標而不是落後指標。延伸閱讀中提出的三個問項,可以轉化為具參考性的領先指標。首先是夥伴是否相信自己與他們是真誠的互動;其次,是他們是否相信自己的判斷邏輯,第三則是夥伴是否感受到自己對他們的同理心。文中提到,每當信任消失時,幾乎都可以歸因於這三項因素的其中一項遭到破壞,這項說明對領導者饒富意義。 自己是否對夥伴真誠,是只有自己能回答的問題,缺乏真誠要讓夥伴合作,恐需付出具有替代價值的成本。另外信任也不只是動之以情或關懷就可獲得,具有邏輯性的策略引導和思考力,也是信任關係的重要基礎。最後一項則是同理心,而不是讀心術,能猜測別人的心思是無法產生信賴關係的。
信任是一種直覺情感還是理性選擇?
有了上述的基本認知,就可以回答本文最後的這道問題。一般而言,信任基礎可能來自之前的關係或經驗,也可能是互動過程產生的信賴,但對人的態度、論述能力,以及關懷力,除了可以做為領導效能的動態檢視指標,經常地詢問自己,以避免領導失能的機率提高。假設信任的消失都發生在三項指標之一被破壞的情形下,則三項一體的信任指數,更應當做為重建或修復夥伴之間信任關係的投資重點。實務上,上述三項要素,除了用在檢視領導者和夥伴之間的關係信任品質,也適用於團隊成員關係的相互檢視。 我們經常具備多重身分,時而為領導者,也時而為團隊中的成員或部屬,稻盛和夫先生說過,我們都抱怨找不到可以信任的夥伴,但先生的心得卻是要先讓自己成為可以讓他人信任的人。
#信任
#領導者
#關係品質
閱讀推薦:2024/04《哈佛商業評論》
https://www.hbrtaiwan.com/article/22930/becoming-more-collaborative-when-your-impulse-is-to-be-territorial
標題: 想要固守地盤,不如展開合作
邱世寬 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博士
逢甲大學教授暨大智澈見董事長,專長領域為公司治理、策略管理、組織變革與營運模式創新,並致力於協助二代傳承和企業轉型,積極推動幸福企業理念實踐與執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