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寫手】 台灣百年大旱的省思!

大智澈見教練講師/鍾榮中


  2023年應該是人類歷史以來,對氣候變遷所導致異常氣候議題最熱門的一年。因為各地持續高溫,甚至超過人類統計溫度的歷史高點。高溫讓所有人的生活都出現衝擊,甚至引發的野火也在全球侵蝕人類的生命安全。高溫氣候的嚴重性成了全人類的關切議題。但水資源的匱乏其嚴重性甚於高溫的急迫性。因為如果沒有水的供應,以現在的社會化深切的人類社會,應該無法生活。

  台灣在2023年面對的枯水危機應該大家記憶猶新。但許多人都在困惑台灣那麼多水庫,水都跑去哪裡了?。我們來整理一下台灣的「水履歷」。台灣在2010年為止,在本島及離島計有96座水庫,合計蓄水總容量有21億3,070萬立方公尺,有效容量19億9,922萬立方公尺。依據水利署統計資料庫分析:2019年供水量約為166.7億公噸。 農業、生活與工業用水分別占69.52%、19.67%與 10.81%。(這比率在農業專家的眼中不同意,因為農業用水從水庫的引出應用的比率不高。這爭議點另文討論)。


   農業用水比重,灌溉用水占農業總用水量92.13%,養殖用水量、畜牧用水量分別占農業總用水量7.07%及0. 80%。可見還是以種植農業所占比重最高。

   生活用水則分配情形為109年每人每日生活用(售)水量為289公升,北部地區每人每日生活用(售) 水量為308公升,中部272公升,南部277公升,東部288公升,離島地區173公升。以北部的民生耗水量最大。

   工業用水以單位面積日用水量(立方公尺/公頃/日)來分類,以電子零組件製造業469(立方公尺/公頃/日)最高,次之為化學原材料、肥料、氮化合物、塑橡膠原料及人造纖維製造業408(立方公尺/公頃/日),第三名是飲料製造業310(立方公尺/公頃/日)。(2021/12經濟部109年各標的用水統計年報)。這是台灣目前的用水情境,但因為氣候變遷讓台灣的降水條件出現變化,旱澇不均的普世常態將會是未來的氣候狀態。台灣的水災的頻度及量度正在改變,而旱災一樣出現頻度與量度的變化。水資源的問題會是未來台灣值得關切的趨勢,即使放眼全世界都是擲地有聲的議題。

   面對這樣的情境趨勢,首先即是建構出產業的「調適能力」,如果無法掌握水資源的供應那就發展精準用水的技術,這是全世界都在努力的方向。農業的精準灌溉、抗旱育種、水資源回收等技術是一個龐大的商機。生活面的節約用水器具、中水應用都是商機無限的發展。工業上則發展製程廢水回收,節水製程等發展也值得關注。這些都是誘因的紅蘿蔔,但台灣平均水價平均每度9.2元,是世界第5低,水費負擔率更是全球倒數第2,也是亞洲水費最便宜的國家。這樣的情況說明台灣的水價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這必然會是政策的皮鞭。 但水價增加成本事小,因為缺水無法生產才是天大的事。經營者要做好準備。


#異常氣候
#枯水危機
#水資源回收



閱讀推薦︰2023 / 08《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
https://taise.org.tw/post-view.php?ID=688
標題:水資源短缺為何會影響糧食安全


鍾榮中 傑能系統工程(股)公司董事長

鍾董事長擁有30年節能管理經驗的服務能力,以永續經營、節約能源服務為其企業主要發展策略。對於產業趨勢有極高的敏感度,長期關注綠能議題,勵行節能從自身與公司每一個管理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