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寫手】 台灣真的只是第94名的脆弱地區排名嗎?

大智澈見教練講師/鍾榮中


  國際知名氣候風險研究機構「交叉依存計畫」(The Cross Dependency Initiative,XDI)使用氣候模型以及天氣和環境數據,針對全球2,600多個地區在2050年時可能承受的氣候災害及經濟損失,並發佈氣候變遷脆弱地區排名。這份研究是依據以「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PCC)列出的「悲觀」情景,也就是本世紀結束前氣溫將升高攝氏3度為基礎進行評估。雖然預估模型是最嚴苛的情境去評估,但寧可信其有的心情,值得我們關注。

  這份報告將台灣列為第94名的脆弱地區我個人有點惶恐。台灣人自稱自己的國家為「寶島」凡事都可以逢凶化吉,但讓我來敘述一下台灣面臨的氣候變遷危機,20世紀以來台灣的平均溫度在百年內大約上升了攝氏 1.4度,是同期全球平均增溫速率的2倍(科學緳展,陳雲蘭 2008)。且在中央氣象局的統計資料,以全年平均來觀察,台北測站氣溫上升幅度在0.5至0.7度左右,這樣的升溫期間僅發生在短短的10年間,此變化幅度已經很大,顯著表現氣候變遷的特徵(天氣風險公司分析師吳聖宇,2021)。

  當溫度漸漸上升後必然造成海面的海水溫度波動,也因此改變區域氣候的慣性,最直接的現象就是:

♦ 發生於2021年初台灣本島西部地區的大規模乾旱事件,導致各地區進入不同程度的減壓供水、限水、停耕、歇業等情況,此為自1947年以來最嚴重乾旱、又被稱作「百年大旱」(維基百科)
♦ 颱風遇到台灣就轉向?為什麼過去3年未有颱風中心登陸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2022)
♦ 台灣南部正遭遇30年來最嚴重的水資源短缺,乾旱正威脅當地農業甚至高科技製造業。(BBC news中文,2023)

  台灣地處於世界最大的海洋與大陸之間,其區域氣候得天獨厚的帶來每年約 2500 毫米的降雨量,為世界平均雨量的 3 倍之多。但諸多因素造成台灣並非水資源豐沛國家,甚至名列於全世界前 20 名缺水的國家。雖然我們建造了許多水庫蓄水應用,但因為淤沙很嚴重造成全臺水庫原總容量28.6億,目前有效蓄水量僅有20.3億,其淤沙率約為30%。加上台灣因為生活用水及工業用水需求高積不下,在雙向條件干預下,台灣的氣候變遷的脆弱性最先面對的困難就是水資源。

  身為一位經營者一定要了解這兩個名詞,這是「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PCC)提出的懇切呼籲:

『氣候調適(climate adaptation): 為了因應實際或預期的氣候衝擊或其影響,而在自然或人類系統所做的調整,以減輕危害或發展有利的機會。例如,地方政府設置氣候基金,以即時應對災害;復育自然森林強化水土保持,以改善糧食或民居安全。

氣候韌性(climate resilience): 社會生態系統(包括群體或個人)面對氣候災害的接受及復原能力,其影響因素包括社會經濟條件、政府的治理能力、個人家庭互動情形等。韌性高低將影響其調適、學習與轉變的能力(綠色和平,2022。)』

  這不是國家的責任而已,我們每位經營者都需要嚴肅的面對這發展的趨勢,因為如果你的組織無法建構出「氣候韌性」,那也象徵著必然沒擁有「氣候調適」的能力,那應該會是極大的經營風險。當然水資源的經濟投資也是個值得關注的領域。

#氣候變遷
#水資源
#氣候調適
氣候韌性


閱讀推薦:2023 / 02《ESG遠見》
https://esg.gvm.com.tw/article/23479
標題: 想設廠要三思!面對氣候變遷最脆弱地區:中、美、印度都上榜



鍾榮中 傑能系統工程(股)公司董事長

鍾董事長擁有30年節能管理經驗的服務能力,以永續經營、節約能源服務為其企業主要發展策略。對於產業趨勢有極高的敏感度,長期關注綠能議題,勵行節能從自身與公司每一個管理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