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寫手】 在國際「碳中和」潮流中, 台灣能全身而退嗎?
大智澈見教練講師/鍾榮中
台灣溫室氣體管理法規定,台灣的碳排放量要由2005年最高峰,逐年下降,到2050年減少到只剩下50%」這是台灣在「巴黎氣候協定」各國簽訂自訂貢獻度(NDCS)之趨勢下在非會員國的尷尬角色中自行宣示的排碳目標。我相信這是台灣不得不的舉動,依據「Stock-ai」調查公布2020年第4季的台灣外貿依存度是95.01%,這麼高的數字讓我們不能忽視國際的任何舉動趨勢。
最近全球有一個方興未艾的趨勢相信必然會讓台灣『挫在等」;在2019-12-11歐盟執委會新上任的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正式發布了《歐洲綠色政綱》(European Green Deal),宣誓帶領全歐在 2050 年實現碳中和。另在2021年3月,歐洲議會又通過決議,支持歐盟執委會提出的「碳邊境調整機制」,也就是所謂的「碳關稅」,歐盟預計6月正式提出法案,將於2023年開始實施。如果這計畫實施後台灣的所有出口至歐盟的商品都會面臨關稅的增加,這是極高外貿依存度的台灣不得不正視的風險危機。
再來看一下台灣目前的所有因應這趨勢的政策僅是在2050年將2005最高峰的排碳量(257百萬公噸CO2)減為50%。依據台灣目前能源發展的計劃來衡量要達到這個目標應該是無望,因為政府努力的目標是「2025非核家園」,在這能源目標下的電能系統勢必提高綠能和火力發電,依計畫在2025年發電的配比來看,到時燃氣、燃煤與綠能的比例分別為五成、三成、兩成,也就是說,到時供電將會有八成是靠火力,因此將會排放更多二氧化碳。這樣的結論就不必討論「碳中和」這難度更高的世界潮流了。這是一個長期的目標,我們台灣是無法迴避外也是責無旁貸,因為台灣不僅是高外貿依存度的國家也是世界的一份子,環境的議題我們是躲不掉的。
政策是執政者需要去操心的大事,商業的經營者總會有不同的思考角度。如果歐盟的「碳關稅」政策執行後,歐盟會要求進口的每一項商品標示生產過程中的「碳足跡」以便計算碳關稅,如果這趨勢確認那台灣的經營者可以聚焦的產業有:
●節能技術:因為碳足跡的降低勢必從能源使用的效率提升,那能源系統的管理技術會是一個關鍵顯學。
●低碳工具或設備:能源系統管理是手段,但耗能的機具效能提高是成功的根本,這是硬體的範疇也會是一個耀眼的產業趨勢。
●循環經濟:當所有的節能措施執行後,回收再利用就成了另一塊值得關注的產業趨勢,因為能源勢必越來越貴,再利用會是較為經濟的手段。
●綠色農業:農業的排碳量也是被關注的領域,而且該產業還有人口暴增所增加的需求商機,所以在低碳、友善環境等議題下提高產量會是這產業的未來。
危機永遠攜帶著轉機,這會是一個橫跨幾個世代的經營趨勢,身為經營者怎可忽視這樣的危機與商機。
最近全球有一個方興未艾的趨勢相信必然會讓台灣『挫在等」;在2019-12-11歐盟執委會新上任的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正式發布了《歐洲綠色政綱》(European Green Deal),宣誓帶領全歐在 2050 年實現碳中和。另在2021年3月,歐洲議會又通過決議,支持歐盟執委會提出的「碳邊境調整機制」,也就是所謂的「碳關稅」,歐盟預計6月正式提出法案,將於2023年開始實施。如果這計畫實施後台灣的所有出口至歐盟的商品都會面臨關稅的增加,這是極高外貿依存度的台灣不得不正視的風險危機。
再來看一下台灣目前的所有因應這趨勢的政策僅是在2050年將2005最高峰的排碳量(257百萬公噸CO2)減為50%。依據台灣目前能源發展的計劃來衡量要達到這個目標應該是無望,因為政府努力的目標是「2025非核家園」,在這能源目標下的電能系統勢必提高綠能和火力發電,依計畫在2025年發電的配比來看,到時燃氣、燃煤與綠能的比例分別為五成、三成、兩成,也就是說,到時供電將會有八成是靠火力,因此將會排放更多二氧化碳。這樣的結論就不必討論「碳中和」這難度更高的世界潮流了。這是一個長期的目標,我們台灣是無法迴避外也是責無旁貸,因為台灣不僅是高外貿依存度的國家也是世界的一份子,環境的議題我們是躲不掉的。
政策是執政者需要去操心的大事,商業的經營者總會有不同的思考角度。如果歐盟的「碳關稅」政策執行後,歐盟會要求進口的每一項商品標示生產過程中的「碳足跡」以便計算碳關稅,如果這趨勢確認那台灣的經營者可以聚焦的產業有:
●節能技術:因為碳足跡的降低勢必從能源使用的效率提升,那能源系統的管理技術會是一個關鍵顯學。
●低碳工具或設備:能源系統管理是手段,但耗能的機具效能提高是成功的根本,這是硬體的範疇也會是一個耀眼的產業趨勢。
●循環經濟:當所有的節能措施執行後,回收再利用就成了另一塊值得關注的產業趨勢,因為能源勢必越來越貴,再利用會是較為經濟的手段。
●綠色農業:農業的排碳量也是被關注的領域,而且該產業還有人口暴增所增加的需求商機,所以在低碳、友善環境等議題下提高產量會是這產業的未來。
危機永遠攜帶著轉機,這會是一個橫跨幾個世代的經營趨勢,身為經營者怎可忽視這樣的危機與商機。
鍾榮中 傑能系統工程(股)公司董事長
鍾董事長擁有30年節能管理經驗的服務能力,以永續經營、節約能源服務為其企業主要發展策略。對於產業趨勢有極高的敏感度,長期關注綠能議題,勵行節能從自身與公司每一個管理做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