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寫手】「氣候通膨」的警訊下企業要注意的風險成本
「稻米供應短缺恐到明年日本培育「耐熱米」應對」(2024/08/30-自由時報),類似這樣的標題近期依附在氣候變遷的話題下出現頻度增加,世界各地都無法避免的遭受高溫、乾旱、暴雨、野火等不利生活或生產的氣候考驗,生活成本上升形成「氣候通膨」的議題,也一再出現提醒著全球注意。 近期我發現進一次市場採購已經很少有機會少於一千元的消費。熟悉的商品也驚覺悄悄地漲價了。消費能力下降的直覺讓所有平民百姓心感恐慌,這似乎已經是無法迴避的議題。
商品的漲價其背後的理由絕大部分都是因為製造成本上漲。而氣候變遷對原物料的影響是直接而巨大的,產量下降是最早顯現的,緊接著應該就是品質的下滑,所以缺料的現像是短期內必須面對的成本議題。而在原物料成本外還有能源及人力兩項。能源在台灣一直都因為有政策補助而低於競爭國家,但近期《氣候變遷因應法》碳費徵收草案已經接近實施的階段,這政策勢必增高能源成本,所以提高生產效率,選擇低碳製程設計及低碳原料等策略應該可以略為降低競爭壓力。 而人力成本的增加是這波氣候變遷加劇,所延伸出的「氣候通膨」需要特別注意的關鍵點。在所有事業經營過程中,人力投入的必須性短期內是無法由自動化或AI等科技應用完全取代,而人力成本中的薪資也勢必因「氣候通膨」的影響而會出現調整薪資的呼籲及壓力,這樣的成本增加可以管理提高生產力及改善福利結構而舒緩。而本文希望強調的是人力在「氣候通膨」下所出現的風險成本。
近期的高溫屢破40℃,這樣的溫度已經超出人類健康的極限,尤其台灣的年平均相對濕度為80%。這樣的氣候條件下人體的體感溫度都遠超過45℃,這情境下不但工作效率必然下降外,甚至會出現生理上的危險。台灣位處亞熱帶的環境,四季分明是我們對台灣氣候的印象,但現階段台灣的夏天(或是高溫)的氣候日子不斷在增長,也就是我們會越來越像熱帶氣候的國家,而許多熱帶氣候的國家因為是大陸型氣候,相對溼度遠低於海島型氣候的台灣,所以其體感溫度也是低於台灣,這是我們需要注意的經營風險成本。
我覺得台灣的工作上班時間應該重新衡量氣候變遷的因素,參考熱帶國家的中午的午休時間拉長,最炎熱的時段(11:00~14:00)可以讓員工午休,將上班時間與下班同步調整,以維持8小時的工作慣例。尤其是戶外工作的行業不該僅是加發夏季獎勵金,就忽略了從業人員的生理安全及工作效率下降的風險成本。改善工作環境的高溫情況也是經營管理面需要嚴肅面對的管理議題。這種風險成本不該以預算或是生產成本管理等經營策略模式思考,因為這不但是經營上的危機更是人道上的思維。
#氣候通膨
#經營風險
#綠色企業
閱讀推薦︰ 2024/08/05《GREENPEACE綠色和平》
https://www.greenpeace.org/taiwan/update/41660/%e7%89%a9%e5%83%b9%e7%82%ba%e4%bd%95%e4%b8%8a%e6%bc%b2%ef%bc%9f%e5%8e%9f%e4%be%86%e6%98%af%e3%80%8c%e6%b0%a3%e5%80%99%e9%80%9a%e8%86%a8%e3%80%8d%e6%ad%a3%e5%9c%a8%e8%a0%b6%e9%a3%9f%e6%88%91%e5%80%91/
標題: 物價為何上漲?原來是「氣候通膨」正在蠶食我們的荷包
大智澈見教練講師/鍾榮中
「稻米供應短缺恐到明年日本培育「耐熱米」應對」(2024/08/30-自由時報),類似這樣的標題近期依附在氣候變遷的話題下出現頻度增加,世界各地都無法避免的遭受高溫、乾旱、暴雨、野火等不利生活或生產的氣候考驗,生活成本上升形成「氣候通膨」的議題,也一再出現提醒著全球注意。 近期我發現進一次市場採購已經很少有機會少於一千元的消費。熟悉的商品也驚覺悄悄地漲價了。消費能力下降的直覺讓所有平民百姓心感恐慌,這似乎已經是無法迴避的議題。
商品的漲價其背後的理由絕大部分都是因為製造成本上漲。而氣候變遷對原物料的影響是直接而巨大的,產量下降是最早顯現的,緊接著應該就是品質的下滑,所以缺料的現像是短期內必須面對的成本議題。而在原物料成本外還有能源及人力兩項。能源在台灣一直都因為有政策補助而低於競爭國家,但近期《氣候變遷因應法》碳費徵收草案已經接近實施的階段,這政策勢必增高能源成本,所以提高生產效率,選擇低碳製程設計及低碳原料等策略應該可以略為降低競爭壓力。 而人力成本的增加是這波氣候變遷加劇,所延伸出的「氣候通膨」需要特別注意的關鍵點。在所有事業經營過程中,人力投入的必須性短期內是無法由自動化或AI等科技應用完全取代,而人力成本中的薪資也勢必因「氣候通膨」的影響而會出現調整薪資的呼籲及壓力,這樣的成本增加可以管理提高生產力及改善福利結構而舒緩。而本文希望強調的是人力在「氣候通膨」下所出現的風險成本。
近期的高溫屢破40℃,這樣的溫度已經超出人類健康的極限,尤其台灣的年平均相對濕度為80%。這樣的氣候條件下人體的體感溫度都遠超過45℃,這情境下不但工作效率必然下降外,甚至會出現生理上的危險。台灣位處亞熱帶的環境,四季分明是我們對台灣氣候的印象,但現階段台灣的夏天(或是高溫)的氣候日子不斷在增長,也就是我們會越來越像熱帶氣候的國家,而許多熱帶氣候的國家因為是大陸型氣候,相對溼度遠低於海島型氣候的台灣,所以其體感溫度也是低於台灣,這是我們需要注意的經營風險成本。
我覺得台灣的工作上班時間應該重新衡量氣候變遷的因素,參考熱帶國家的中午的午休時間拉長,最炎熱的時段(11:00~14:00)可以讓員工午休,將上班時間與下班同步調整,以維持8小時的工作慣例。尤其是戶外工作的行業不該僅是加發夏季獎勵金,就忽略了從業人員的生理安全及工作效率下降的風險成本。改善工作環境的高溫情況也是經營管理面需要嚴肅面對的管理議題。這種風險成本不該以預算或是生產成本管理等經營策略模式思考,因為這不但是經營上的危機更是人道上的思維。
#氣候通膨
#經營風險
#綠色企業
閱讀推薦︰ 2024/08/05《GREENPEACE綠色和平》
https://www.greenpeace.org/taiwan/update/41660/%e7%89%a9%e5%83%b9%e7%82%ba%e4%bd%95%e4%b8%8a%e6%bc%b2%ef%bc%9f%e5%8e%9f%e4%be%86%e6%98%af%e3%80%8c%e6%b0%a3%e5%80%99%e9%80%9a%e8%86%a8%e3%80%8d%e6%ad%a3%e5%9c%a8%e8%a0%b6%e9%a3%9f%e6%88%91%e5%80%91/
標題: 物價為何上漲?原來是「氣候通膨」正在蠶食我們的荷包
鍾榮中 傑能系統工程(股)公司董事長
鍾董事長擁有30年節能管理經驗的服務能力,以永續經營、節約能源服務為其企業主要發展策略。對於產業趨勢有極高的敏感度,長期關注綠能議題,勵行節能從自身與公司每一個管理做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