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寫手】 趨勢不能只是了解

大智澈見教練講師/鍾榮中

   全球都還在為新冠肺炎(COVID-19)肆虐中翻轉著,所有人類的生活型態被動的出現典型轉換的現象;這當中包含所有政府機構的政策也出現大幅度的觀點改變。近期由瑞典企業聯合會(Confederation of Swedish Enterprise)資助營運,致力於企業、市場經濟與政治變革條件研究的「比率研究所」(Ratio Institute),就在這趨勢下以促進食品零售業的永續性和生存能力,提出影響食品零售業的5大永續趨勢,其內容為:
   趨勢一、「氣候變遷」的影響認知普及、監管政策日漸嚴峻
   趨勢二、市場壓力日漸遽增:供應鏈除了「綠」還要「透明」
   趨勢三、有限資源的管理:預防食品浪費的相關措施備受矚目
   趨勢四、拒絕塑膠包材!綠色食品包裝成主流 
   趨勢五、疫情加劇社會不平等:收入減少與糧食貧窮問題遽增 
  
   這些趨勢在這幾年不斷地被提出與鼓動,但即使到今日為止真正進入執行階段且出現的實質效果的仍然麟角鳳毛般的稀少,就算這些趨勢蘊藏著豐碩的商機卻也仍然尚未出現完整商業模式,這一直都是有識之士的痛也是讓商業界百思不解的。其實這有兩點是需要被克服的。

1、 所有的環境保護或是社會正義的議題長年來都是喧囂塵上的話題,但也總是熱情過後就又打回原形,這是人類社會的結構特性,因為跟自己沒有切身的緊張關係,所以即使自己誠摯的認定這議題是正確的,也會因為熱度的遞減而被遺忘在日常之外;因此這種議題用道德勸說是無法持久而實現的,一定要有政策上的驅動形成與所有人的利害關係才能克竟其功;就如節約能源這是再多的標語及呼籲都沒有比提高電價來的有效,因為道德勸說只能形成短暫的歉疚感與認同感;但增加能源費用的衝擊則是深刻記住的。所以近期歐洲祭出「碳關稅」就是一組效果長久的政策。

2、當趨勢已經形成應該會是無法擋的態勢,但人類有生活習慣的僵固性很難改變,因此會有趨勢發酵的延遲性,而這現象卻會讓所有人出現「勝利組」與「被淘汰組」的分類,因為有人就是無法體會趨勢的細微關鍵。就如我近期出席一個團體的專案會議,當以視訊遠距的模式執行的提案被提出就馬上出現一組人強力反對,因為他們堅持一定要現場執行才是有效與傳統,我活生生地觀察到人習性的僵固性,疫情的作亂幾乎已經讓趨勢鮮明的顯現遠距離工作模式已經快速進步而被確立,但還是有一個比率的人無法理解,這是趨勢無法快速而全面啟動的原因之二。

   趨勢的形成有許多背景的元素,很少有單純個別的原因,因此要觀察趨勢的形成需要長時間的追蹤與彙整,所以發現趨勢的形成是較為困難的。但當趨勢確立後要理解就容易多了,如果你是經營者這是不夠的。除非你可以在理解的同時快速的盤點自己企業的資源與核心能力的現況,明快而堅決的擬定對策並啟動說服計畫,讓組織的所有成員可以理解且跟隨啟動轉型計畫,否則會讓自己的組織陷入「被淘汰組」的風險,其中的差異只有時間的快慢而已。

#趨勢 #永續 #政策 #轉型計畫

閱讀推薦:《CSR one》看過來!影響食品零售業的5大永續趨勢;
https://csrone.com/topics/6909




鍾榮中 傑能系統工程(股)公司董事長

鍾董事長擁有30年節能管理經驗的服務能力,以永續經營、節約能源服務為其企業主要發展策略。對於產業趨勢有極高的敏感度,長期關注綠能議題,勵行節能從自身與公司每一個管理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