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寫手】 我們的生命不只是在「做事」,也在「做人」

大智澈見教練講師/王崇名

   這篇文章的結論:「實際上並非如此。相反,這是一種適應。毫無疑問,25年前,人們還在抵制從傳真到電郵的轉變,但這種變化使溝通效率大大提高。也許現在是時候認識文字的力量了,就像我們在1990年代拋棄傳真機一樣,我們可以在2024年將可怕的電話拋在後面。」

  這是一篇分析的文章,沒有任何道德勇氣,不過所謂的道德勇氣不是正義達人,而是進行根本性的反思。 應該不只年輕人,現代人受到網路工具的影響,已經習慣用簡訊「溝通」,我自己也是如此,卻也常常深受其害而不自知。因為訊息「溝通」只是在「做事」而非「做人」,傳遞訊息只是在告訴對方我的意見,我對這件事的看法,這並不是溝通。 現代人不喜歡打或接電話,理由是沒有效率。未來電話可能會被取代,因為沒有效率,然而這是證成無需「親耳」溝通的道理嗎?電話取代了「親眼」溝通,已經讓人很「方便了」,但是看似「溝通」更加便利,但是人與人之間的疏離感卻更加嚴重。這是這篇文章必須正視的問題,而不能用過去歷史發展的軌跡來證明電話終將被淘汰這件事,或是不願意「親耳」溝通這件事是正確的。

  「做人」的道理在於人與人的「親眼」相待,無法親眼,最少得「親耳」,「親耳」是最低限度的容忍。如果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只剩下訊息,一味追求效率,人與人之間終將疏離,最後都會懷疑自己的存在價值,自己都跟自己疏離了,隨之而來的,不是幸福而是生命價值的懷疑,甚至成為憂鬱的心理疾病。 「做事」不是人生的目標,那只是一種工具,成就人類生命價值的工具,例如上班賺錢不是為了賺錢,而是把工作做好,在「做事」的過程成就自己的品格,增進人類整體的生命價值。

  這篇文章少了道德勇氣,沒有承認人作為人應有的價值,只是一味順從「做事」的效率,不值得效法。我也藉此提醒自己,勇於「做人」,「做事」不忘「做人」。

#人際關係
#道德勇氣
#關係修立


閱讀推薦:2024/08/28《BBC中文網》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69300824
標題:Z世代和千禧一代年輕人為何討厭接電話?



王崇名 東海大學社會學博士

東海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暨大智澈見教練講師,長期關注社會哲學、倫理學、博雅教育與通識教育研究等議題。